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河长故事征文 | 她们决定守护一条河

——来自一支护水志愿队成员的口述:

? ? ? ?临石村位于成都市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的村落,与共同承担着86.3%的成都市饮用水供应的柏条河、徐堰河为邻,社区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都会直接影响到柏条河的水质。

? ? ? ?2015年,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工作人员走访临石村时,村中河道沟渠布满生活垃圾,面源污染惊人。2016年,临石村巾帼护水队成立,开始每月固定的志愿者清理河流活动。从清理打捞柏条河及其支渠的垃圾,到垃圾分类为解决垃圾减量发展生态农业,再到现在承接区、镇、村上的各项环境管理项目。2020年,临石村护水队获四川省志愿者金奖,护水队成员江大姐一家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这是一群农村妇女通过抱团合作,让一支志愿者队伍成长为专业正规的社会服务组织机构的路径,也是在全国实行“河长制”的大背景下,民间志愿者们怎样做好“最后一公里河长”的示范。

? ? ? ?护水队的骨干成员们,杨大姐、江大姐、范大姐,曾大姐,李大姐……还有唯一的男性成员覃大哥,他们一起对他们怎样成立护水队、加入护水队、怎样进行护水和发展生态农业进行了口述。

成立:

江大姐:河研会的董老师2015年一开始来临石村宣传河流保护,是碰到我婆婆,我婆婆就动员我来参加,慢慢的,后面就大家一起来参加了。

范大姐:

起初,河研会到这边来搞调研我们就有了解。然后江大姐来找我们,发动我们出去参访,我们都是亲戚朋友,所以相互比较信任,这些护水队的人大多数都是她叫过来的。

加入后有些人对我们有看法,说你们干啥子的到处跑,还以为是被骗子团伙骗了呢。但是在我们看来,河研会带我们出去参访学习,都是说护水呀环保呀这些,是好事。通过多次学习参访,我们自己对环保和护水的意识加强了,后面大家就自己组织了一支护水队。

 

发展:

范大姐:但是过程还是有困难的,我们去发动村民,有些村民没有意识嘛,垃圾乱丢,我们就去做思想工作,他们就会说风凉话。我们去捡垃圾,有人就会说,人家有的是环卫工,“你们这不是抢别人饭碗,人家环卫工人的事你们去做了环卫工人做啥子呢?”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又不要报酬,环卫工人还高兴呢。

胡大姐:护水队跟环卫工还是有区别的,环卫工是指定打扫位置的,对于沟渠湿地的垃圾是不管的,只管路,还会顺手把路上的垃圾扫到沟渠里。我们就是去清理沟渠湿地和不顾的角落。最开始垃圾非常多,每次都几大车运走这样的,垃圾里什么都有,农药袋子、生活垃圾等,四大类垃圾全都在沟渠里。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河研会请专家给我们讲,教我们,我们照着做,比如从家里源头去做垃圾分类的话,慢慢垃圾量就减少了。村民之前都是垃圾随地丢放,现在大家都会打包放在指定地点。村民意识的提高就是这几年很显著的一个变化。

杨大姐:家里人一开始当然也是有意见的嘛,尽到往外面跑,一哈又去参访学习,一哈又要清源,一哈又要去做宣传。意见大,我们就少耍一点挤出时间来嘛,对,在座各位大姐之前都爱打麻将撒,现在也不怎么打了。

一开始政府也不了解我们做啥子的,我们也没去告诉他们我们在做啥子,没有报备,就产生了点误会,他们就有点紧张,喊我们不要参加活动什么的。我们心里就觉得,又不是什么害人的,去参观垃圾焚烧场,参观生态市集,都是多好的事情。

有一次去生态市集,我们都觉得那菜卖的贵,吃了才发现人家东西是确实好吃。农村种的菜都分两样嘛,一样拿去卖的就多打药打激素,一样自己吃的就少点药嘛。这样也没办法,因为还要经济收入来养活自己,农民必须靠产量高才能多有一点经济收益。

?我们出去几次,又去了生态农户家参观了,后面回来才慢慢想也把我们自己的环境搞好一点,于是慢慢就开始清源。最开始人比较少,后来人就多了,有几百个人来参加过,大家也不是每次都来嘛,每次通知的人也不一样,今天清这一片明天清那一片。

后来政府和村民看到我们环境把变好了垃圾变少了,大家也就认可了。村委会还多次给我们一些鼓励呢。

 

现在:

胡大姐:现在村上各方面都还是有改变,村民意识也是得到了提高。总之就是说,反正尽你所有的力量去做是能看到变化的。不管是整个大环境还是家庭卫生的改变,包括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

说起生态农业就要感谢河研会,学习做堆肥后,我做了整整4年生态农业,虽然说就是只基本达到支出和收入持平,但还是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销。主要是首先自己一家吃的是健康的,而且我做的事对当地的水环境有好处,我在尽我的能力在保一方水土,这绝对是有意义的。要是之后坚持不下去了,那再说下一步的事。至少我现在还能坚持,就坚持做下去。

覃大哥:我以前不是护水队的,但我老伴是的嘛,现在她带孙儿去了,我就来顶替她,所以我们女子护水队就有一个男同志了。

活动多的时候,家里就肯定不高兴。家人就想着经常外面跑,钱也没挣一分,这种话听了很多了,后面村上弄那个堆肥池,就让我们护水队过去管理,也不用天天去,这还是可以做的,护水队大家都去做,每个人工作量就少,做的就没那么多,大家就都愿意了嘛。比如说如果就3个人,那大家肯定都不敢去了,不能保证工作时间的嘛。

我的要求是大家还是都要参与,本来我们护水队就是个集体,12个人都参加,每个人的工作时间短,就能把时间挪出来了,钱多钱少总归是有一点,家里也就没得那么不理解了。

杨大姐有次我们出去开会在周边耍,看到那里沟渠里面白色垃圾在漂,自然而然就想到要是这里成立了护水队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

 

本文来源于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 投稿文章,作者:紫研、睿嘉 ,原题《她们决定守护一条河》


一段河长故事,记录河湖环境随城市、乡村发展的变迁,见证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的逐渐形成。每个个体记录自己经历的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也是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为未来描摹此刻社会现状提供重要素材。

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河长制、湖长制政策实施过程中,河湖长的新思路、新措施及新成效,凝心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广东省文化学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大赛由国地时空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

“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自1月24日在深圳宣布启动,面向全国官方/民间河湖长、写作爱好者、参与河湖治理的专家、企业员工等人群征集河长故事。截止至3月底,共计收到800多份投稿,投稿来源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江苏、陕西、河南等省份,投稿人包括民间河长、作家、学生、社工、企业员工及其他市民,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河流变化、参与河流守护的故事、河流与生活、河流相关书籍/影视读后感、民间河长口述记录、对河湖管理制度、历史的观点及乡村振兴故事等内容。

QR:  河长故事征文 | 她们决定守护一条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