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河流自然学校 | 河流自然讲师第三期:深化实践,激发公众参与

2024年7月,第三期河流自然讲师培训活动成功开启。本期培训在前两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科学教育实践内容,创新性地将环保讲师的培训内容与本地社会问题、城市水环境问题相结合,水文化传播与故事讲述带领学员深入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深远意义。

培训活动亮点
第三期培训不仅继续延续前两期的核心内容,还加入了更多的社会实践与公众参与环节。学员们通过与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合作,走访了深圳多个城市河流,进行了水生态观察、生态环境评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作为讲师传递知识,更提升了如何调动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活动中,学员们不仅针对深圳的郊野河流进行讲解,还涉及了对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修复”等深度话题。在参与培训的同时开放更多的青少年的参与,通过对公众的河流讲解与互动,他们不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市民意识到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纷纷表示非常有收到:

p2301刘子涵:“水是生命之源,水与我们息息相关。在这一次关于水的调研之旅中,我跟随老师的带领,前往了两个河流交汇口以及东江取水口。在前半程中我观看了检测水样的步骤,学会了如何判断河流富营养化同时也体会到了野外采样人员的辛苦。后半程前往东江取水口,在老师以及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深深体会到了东深供水工程的伟大。身为环境治理专业的学生,在经历了这次实践学习后,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节水,护水,一水多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力去做到的。莫待水源枯竭时,方悔未护滴水恩。保护水资源,从你我做起,从此刻做起。”

2401郑丽慧:“12.3日走访了 东江 、淡水河与西枝江交汇口,进行了水样检测与资料收集。观察到东江水源清澈,河流表面无污染源,管理严格;淡水河与西枝江交汇口河流水源较为浑浊,表面多为塑料等污染源,可能是由于疏忽管理,加之公民对环境保护观念的薄弱。由此可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同时公民也应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的义务,共同为绿色发展出一份力!通过一天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我认识到实践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环保意识,促进了团队合作,提升了科学素养,也对SDGs目标有了进一步理解。”

p2401钟永欣:“经过一天走访三条河流——坪山河与淡水河、淡水河与西枝江交汇口,我有了许多感想。出发前去了聚龙湿地公园,在那里拍了好多美丽的风景。那里环境很好,河水清新,没有异味。在树木遮蔽的草坪下,阳光从树枝间的空隙洒在草坪上,在远处看宛若仙境。之后来到坪山河,在河岸有许多死去的吸盘嘴甲鲶鱼,不时还有一两只白鹭站在河中石头上,它们是单一而不是群聚。随后来到淡水河,在那里我看到了马,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见马,感到非常新奇。但是在河岸周围,我看到了许多垃圾,与后面的淡水河与西枝江交汇口相比,淡水河周围的环境不是很好,我认为其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疏忽了对那里的环境管理;那里也算是一个景区,自然就会有游客来往,所以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应该对其加强管理。最后,这一天下来,我发现自己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了,也学到了一些关于河流的知识。”

教学创新与发展
第三期的培训不仅仅停留在青少年间的传授,还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动了不同年龄段与群体的参与。通过讲师与公众的互动,学员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环保知识的普及性和实践性。通过“模拟讲解+公众互动”的方式,第三期的讲师培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推动了环保理念在更广泛人群中的传播。

成果与展望
随着第三期讲师培训的圆满结束,学员们的讲解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与公众的互动,学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传递环保知识,更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了更多市民参与水环境保护行动。未来,更多的环保活动将在学员的带动下开展,成为推动社会环保理念普及的重要力量。

经过系列培训与考核,第三期河流自然讲师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序号 姓名
1 刘桐昕 15 杨清淩
2 周锦程 16 蔡天瑜
3 方榕 17 曾志恒
4 周舞洋 18 陈熙麟
5 缪念橙 19 罗静
6 胡增志 20 唐璇
7 周棠润 21 林雨涵
8 孙淑瑶 22 邱宇凡
9 刘家源 23 田梓如
10 彭皓 24 宋雨嘉
11 陈睿恩 25 李晓丽
12 熊浩旭 26 李乐怡
13 叶锦婷 27 林沁仪
14 朱彦芃 28 张泽锴

 

QR:  河流自然学校 | 河流自然讲师第三期:深化实践,激发公众参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