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共爱珠江 | 河流保护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以东江为例

东江对整个发达的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省都是重要的一条河流。珠江三角洲,中国第二大的经济中心,华南最大的经济中心不少城市靠着东江水而繁荣。而东江的上游却依然是基本原生态的赣南丘陵,东江正源所在地寻乌县2019年前还是贫困县,中游的河源原来也是粤北的偏远山区,而下游的珠三角却是经济中心,不同的流域差距可谓明显。同时,因为开发程度即将达到饱和,所以近年来对东江的保护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成果,俨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本文将论述根据本次东江科考发现东江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项目背景:

东江是广东省重要的四大水系之一,系珠江最长的支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源区包括寻乌、安远、定南三县,上游称寻乌水,在广东省的龙川县合河坝与安远水汇合后称东江。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广东省境,经龙川、河源、紫金、惠阳、博罗、东莞等县市注入狮子洋,其中有超过77%的长度位于广东省境内。【1】

2023年4月1日~6日,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了为期六天的考察活动,我作为其中一名青少年科考人员加入其中:溯源江河,探源东江。项目以东江为主线,沿线的水库为支线,同时以前几次东江考察为基底,查漏补缺,观察以前的问题的解决状况。此外,探索流域水环境、地理、水利工程、古村,古城等人文故事,收集碎片的现实资料,思考河流保护现状,总结取得的成果与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同时传播在东江流域河流保护上的发现、成果与漏洞,展示与学习流域地质地貌、人文趣事、流域文化、流域历史等内容。以项目式学习方式锻炼团队协作与江河课题调查,田野调查,拓展视野,激发自身进一步对河流保护的观察,理解以及思考。河流是载体,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文明都与河流有关,我们启动‘从源头到大海’溯源江河,守护碧水,探源东江,就是向伟大的河流致敬,也是向伟大的河流所象征的伟大的精神和文化致敬!

二、项目目的

河流保护是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在发生的事情,而自古以来,人类沿河而居,水和人类就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毫无疑问,水的变化无疑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甚至可能主导历史走向。中国当代的初期,为了尽快振兴工业,提高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品,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农业,改革开放后,开工厂的速度也并没有停止,随着人口指数性的增长,近四十年来环境问题愈发明显,所以河流和水资源保护也成为了近年来最大的焦点之一。所以本次东江科考的目的之一便是探索河流保护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

三、项目组织

本次前往东江的科考活动由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发起。共计六天,联合了多地水利部门和当地保护组织。

四、项目计划

我带着个人课题思考,期待通过六天的考察,总结出一些,以便人类对水资源更加可持续,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中国当代河流保护保护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保留现有的成果与进展,尽量解决问题以及克服挑战。下图为科考的路线图,实际行程约647公里。

图1:调查路线

五、项目方案

项目调研路线及主要实施内容

我们的调研路线是深圳市罗湖区-赣州市寻乌县-河源市龙川县-河源市源城区-河源市紫金县-河源市东源县-惠州市惠城区-惠州市博罗区-东莞市桥头镇-深圳市-的为期六天的环线调查,总共经停,路过了5个城市,2个省级行政单位。

实施的观测,统计方法包括摄影、录像、测量水质、航拍、采访等。总共调查了深圳水库、枫树坝水库、新丰江水库等三个水库;东深供水工程取水口,东江水源工程取水口等两个取水口;另外还有西枝江东江交汇口,石马河东江交汇口,狮子洋,东莞水道等。

主要实施的反馈措施有:直接向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反馈,通过网络平台反馈(如下文图二),以及通过第三者渠道“绿源公益机构”向相关部门进行间接反馈。

调查过程及主要发现

1、调研过程及发现

为了便于整理调查信息,我们将调查信息分为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水质调查。下游以及中下游我们调查的是东江西枝江交汇口以及惠州西湖、太园泵站(桃花岛)、万绿湖,佗城镇的井水以及沟渠等,最大的污染源都是生活垃圾的排放以及违规排污口,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程度较高,特别是河源,其为了珠三角的发展,接手了很多的重污染工业,却因为不佳的经济状况以及尚不完善的处理技术导致污染随处可见。东莞,惠州当地也是为了跟上珠三角核心(香港,广州,深圳)的脚步,也是大力发展经济,从而有些忽视了环境问题,这是面临的问题。而到了中游以及上游的寻乌水、枫树坝水库以及新丰江水库,情况就会变得更加简单,生活垃圾反倒是占少数,管理问题造成的污染还有少许的农业污染,程度反而更轻。而且经过调查,前文指的这些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枫树坝水库,会在下文详细解释。同时我们在走村调查中也发现了因为上游地区位于源区以及源区附近,所以下游的珠三角地区以及国家政府都对当地关注密切,也提供了不少资金治理源区以及脱贫攻坚,典型的例子就是将东江源村集体搬迁,只留下一座房子作为值班点,让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可能降到了基本最低。这也就造就了100余公里的清澈好水,就连昔日只能有劣五类水的文峰乡稀土矿山上的水都可以达到III类。这便是取得的成果。以枫树坝水库为转折点,越往下游走,水质的大致走向便是一路俯冲,从平均II类左右到平均只能到III类以及IV类。唯一的例外便是中游流出新丰江水库的东江干流段,因为该河道颇受社会和政府关注,非常注重保护,平均都是I类的。不过也暴露出了潜在的管理问题,会在下文提及。

上图:沿途水质检测

第二部分是管理制度,保护制度上的成果与纰漏。成果中最明显一个的便是易地搬迁的东江源村以及由深圳坂田街道对口的富寨村。两村一个采取了易地搬迁,另一个则采用经济扶贫。其中,东江源村的易地搬迁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封山造林退果关矿的一系列措施也为东江源的自然生态恢复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让曾经饱受污染(原因有二:1.全民开采当地的重要工业资源—稀土,开采稀土所用的草酸和碳酸对当地红土的污染;以及为了开采稀土砍树除草导致了大约14平方公里的“风景奇观—南方沙漠”;2.全民种植柑橘,一举让寻乌和赣州成为了江西农业,特别是果业的重要根据地,但是也造成了大量使用农药肥料以及过度开发荒地,砍伐树林,导致了物种的过度单一性。这种现象在2013年被终止(黄龙病的来临))的区域,2019年在深圳的对口的支援下脱贫后,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当地的污染显著减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值丝毫未减,农民们使用物理防治(使用防虫网,原因是黄龙病是由昆虫传播的,而防虫网可以阻止昆虫传播病毒),也砍掉了过多种植的果树,由政府提供树苗,柑橘种植依旧风生水起,甚至还发展出了水蜜桃等等其他农业产品,实现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链,移民出现的负面影响也在持续的资金支持下逐渐被削弱。

纰漏则主要体现在枫树坝水库(青龙湖),根据我们的水质检测,当地水虽然为I类水,但是随处可见喷洒完毕的草甘膦以及其它各种除草剂、农药的瓶子,并且在水资源保护区的内部依然存在大量的老旧生活垃圾(很久无人清理,许多已经开始腐烂),虽然民用的临时港口已经拆除,但是依然有少量的人口居住,也有餐厅,这肯定会对水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数年前,在库区周边喷洒除草剂、大面积种植的油茶林也一直存在。第二个比较明显的纰漏便是我们在东江江心的桃花岛上发现的污染。岛上遍地都是半废弃或者已经完全废弃的私人庄园。岛上唯一还能看见人烟的地方便是水边了,很多垂钓者慕名而来,旁边写着“严禁捕鱼钓鱼”的告示牌形同虚设,也没有摄像头,更没有管理人员。这是一个极其明显的管理问题。我们认为这是有待解决的,后来我们在桃花岛旁取的水样也证实了这一点(劣五类)。而这里离太园泵站并不太远,谁也不能保证取水口抽不上来这些污浊的水,也就表示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附近的石马河也存在几乎同样的问题)。

上图:东江源头(寻乌水)瀑布溪流;图二:寻乌水(富寨村段);图3,图4,图5:均为枫树坝水库库区附近环境内的生活垃圾,其中图3为草甘膦除草剂;图6:桃花岛上的垂钓者(图中右侧的人,左侧为科考队员)

第三部分是水上的水利工程。本篇定义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坝、水电站、水库、取水口等等。作者调查中最典型的就是三个水库(枫树坝水库、新丰江水库、深圳水库)。作为一条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经过专家论证,在对东江流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等控制性水库(电站)按照防洪、供水、发电的顺序进行联合调度、优化运行的前提下,正常来水年份可供东江河道外分配使用的年最大取水量为106.64亿立方米。【2】)的河流,也就是40%的国际河流开发红线(东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大,开发利用率非常高,超过38%以上,逼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广东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江河。【3】)下,水库需要达到需要的库容,却又不能多取,需要精准把控。而且,根据在深圳水务局工作的曾工程师介绍:取水口中常年工作的只有东深供水工程取水口以及东江水源工程取水口这两个点,其余的点都是常年关闭,只有大旱或者其他应急情况下的时候才会紧急制动,去东江取水(例如部分可以给惠州和东莞供水的取水口)。所以,东江流域的水库以及取水口精准的把控以及取水工程多年的安全运转是一个对河流保护的显著成功,较为完美地平衡了人类和江河(即便这个做法是在做了很多取舍下做出的)。

图1、图2、图3、图4:东江取水口以及取水设施

第四部分是在河流周边环境的生活。曾经,在东江流域生活的人们是原住民,他们从事着一些农业的工作,会对河流造成污染,当时很多民众的的身体状况极度恶化,大量的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的现象集中体现在了肮脏的河水中,根据惠州市惠城区居民J·C说:“时间倒回2015年4月30日,那时候家乡多条河流遭受了严重的工业污染,河水发黑,每当夏天到来,都会发出阵阵恶臭,这样的污染(已经)持续了数年(自2015年),但遗憾的是根本没多少人去关注这个河流污染的问题。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于心不忍,怎能接受儿时清澈的河流遭到污染。在村里多名兄弟的支持下,我决定在互联网上曝光这条遭受严重污染的河流。【4】” 以及近年来的一些重污染的工业产业内移的政策导致中游和中下游明显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惠州,东莞段的东江,水源一级保护区周边有太多的居民居住了,当地的管制也非常的笼统,只是在一些重点的地点设置了铁丝网,张贴一些告示牌,安装少量的摄像头,基本没有任何管理人员,很多民众无视规定,越过铁丝网(甚至直接摧毁),做一些公示牌上都明令禁止的事情,很显然,周边民众的生活需要被限制,地方政府需要尽量减少民众与一级保护水体的接触。这也进一步的反应了前文讲述的管理问题虽然较J·C说的解决了一部分,但是暴露着问题,需要被继续更正。

图1:J·C发现严重污染的河流,来源同【4】;图2:如今的惠州河流

图3:从东湾水道附近的被摧毁的保护区栅栏进入后拍摄到的违规垂钓者,地面上零星的垃圾多为吊具包装和饮料瓶

第五部分是在河流附近的其他活动以及其他的设施(如架桥以及必要性施工)。这个部分就包括了很多,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本篇不详细讲述。

针对以上的水上人类活动,国家与地区有相关的法律与政策。通过互联网资源查询到,主要对东江的管理政策的有:《 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广东省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6】,《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7】等,这些法律政策规范了对东江保护的办法,统一了管理标准,对东江的保护进行了更为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六、我的观点与建议

1、观点

基于我的调查总结而言,中国当代的河流保护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以东江为例,在生态扶贫、经济扶贫、易地搬迁之后,东江源区和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保护。中游和下游兴建水库和取水口,在既保证取足所需的用水,也没有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近年来广东(特别是深圳、广州等地),江西等地都积极帮助东江源区脱贫,并投资生态建设,这些流域补偿的政策需要被保持,这对促进流域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不过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内迁也会有一些新问题的出现:比如当地没有接手过这种工作,对废料的处理可能不恰当,再比如当地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接手了过多的这类产业。这种现象应该得到管理,否则污染问题仅仅是拆掉东墙补西墙(拆掉珠三角的污染,补在粤东、粤西和粤北这些欠发达地区)。

不过也暴露了一些迫在眉睫的挑战:1.部分地区的管理依然成问题,第一个方面,“高低两不就”是一种及其明显的困境。另一些地区空旷的管理原则却无实际行动是另一个方面。

前文明显暴露了枫树坝水库库区的“高低两不就”的明显管理纰漏,前文中的“高”是指完全封闭化管理,只留下主干道路,并且设置闸口,严格管理进出,让居民易地搬迁或者在严格监测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保留居民。而“低”是指改造为景区或者教育基地,科普基地,让大众进入,但是同时也更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例如清洁工和技术人员,安装监控设备等等。本文的观点是这种“高低两不就”的状况令人担忧,认为景区至少要选择高或者低的管理模式,或者至少向两种模式靠拢。对另一个问题(桃花岛问题)的观点便是,需要加强管理,至少保证太园泵站的的取水安全。桃花岛这种“散兵游勇”式管理,也就是虚张告示,却又无人办实事的问题形同虚设。这个问题需要被解决,政府部门应该多安排警力进行巡逻。附近的石马河也应该实行同样的政策。

2、建议

最主要的建议是法律方面的,应继续推进《珠江保护法》的实施与落地。目前珠江流域的整体保护法只有《珠江水量调度条例》草案,对珠江流域的覆盖范围极其有限(仅限于水体),根据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潘明的调查: 目前仍有不少地区仅采取休渔期、部分水域禁捕等有限的保护措施。针对这一问题,他建议积极推动建立相邻省份及省内珠江流域生态补偿与保护的长效机制。流域内的各级政府应将自然生物资源生态恢复纳入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的重要工作范畴,并将工作计划纳入各地“十四五”规划。【8】本文对此的建议是,鉴于《长江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法》较为成功的实施以及调查中发现的东江水资源的开发已近饱和,所以整个珠江流域需要制定统一的保护法(这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农业,工业,林业,经济,乡村,河流水体保护等等)来对资源(特别是水资源)进行统一的调配,以满足最佳的保护效果,解决流域不同地区,不同河段之间的歧义以及加强信息与政策的互通。而且,在东江取水量即将饱和的状态下,应该加快这项法律的推行,从而更加广泛地取用珠江流域的水资源,为东江减负。

第二、对于管理方面,继续保持现有的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可以通过在政策上强制库区或者取水口附近的一定的范围(例如半径为3km的圆)内限制农业和工业发展以更好的保护饮用水源。同时增设巡逻岗位,完善保护设施。使用程度较高的保护标准。对于那些非直接饮用水河段,则可以开发景区,同时配合一定的管理措施,在保持水体达到II类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一些经济的发展,例如旅游和科普教育等等。许多库区和河段目前管理较为松垮(如前文所述),上面的两种措施都不靠近,出现了“高低两不就(既没有完全保护水体和周边环境,也米有发展经济)”的问题,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且,上述两种方法完全可以增加就业,也可以弥补中有某些地区高度老龄化的问题。

第三、对于产业转移方面,在考察当中在河源当地发现了很多内迁的工厂,大概可能是从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其中,广东省搭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1+14+15”政策体系,为新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搭起了政策框架、夯实了制度基础。《若干措施》明确了对口帮扶协作的有关情况。本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的结对关系首次实现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全覆盖,并将珠三角地区12个县(市)也纳入了对口协作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措施》还强调了集中资源支持部分区域等其他重要内容。【9】本文认为,虽然《若干措施》强调了对口城市之间的责任,但是,是否更加应该考虑内迁当地人们的感受呢?况且在对《若干政策》的解释中强调的那些大规模的养殖业以及新型工业以及制造业都一时间在处理设施处理人员尚未就位的时候就大面积的搬迁呢?所以本文坚定认为在提供的资金支持中一定需要保证一定的环保经费以及废料处理经费,否则就会出现前文中J·C的悲剧重演。

第四、对河流周边的生活,需要经过非常精细的取舍,哪些河段可以进行怎样的亲水活动而哪些河段需要完全封闭,所以河流管理部门应当在可以亲水的部分修筑绿道或者碧道,同时按照景区的标准设置管理人员。在需要封闭管理的部分设置栅栏以及安排警力这两种区域交界处设置岗哨进行管理。这就可以让民众既可以体验亲水又可以再关键地区进行管理。

附录一、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东江”链接

【2】、【3】广东省水利厅引用广东省水利厅办公室,“大江南流润粤港—广东呵护东江保障水安全促进粤港发展纪实”链接

【4】熊野鹅,寻找“一个人的东江” 链接

【5】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的通知”链接

【6】广东省水利厅引用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广东省东江水量调度管理办法”链接

【7】【9】广东省人民政府引用南方日报,“广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15市各自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链接

【8】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引用南方日报,“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在珠江流域开展物种专项调查评估” 链接

本文作者:周锦程(9年级)

QR:  共爱珠江 | 河流保护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以东江为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