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共爱珠江 | 探究北江流域原住民的经济发展之路

2022年8月我曾参与过珠江流域的西江调查,撰写了《以西江流域调查为例探讨现代化进程对航运及水质的影响》的报告。今年有机会再次参与珠江流域北江的调查,我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探究北江流域的人文与经济的关系。回想以前,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富裕就可以了,而不考虑经济弱势地区的原住民,鉴于我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我决定以原住民的经济发展之路作为我的选题,希望我的报告能给政府、团体组织与个人对原住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带来思考,让中国能在兼顾环境保护的同时,带动更多原住居民走上富足之路。

一、科考过程及主要发现

1、北江英德段的主要发现

1月15上午,我们到达“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浈阳峡风景区,探访仙桥洞地下河、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在英德市连樟村吃饭时采访了一位村民得知: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看望贫困群众,共商脱贫之计。这片村落,曾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被定为省定贫困村。经过四年时间,如今的英德不仅带动了旅游业,而且蔬菜水果大棚的建立,也带动了经济发展。据网上资料显示,2021年9月,连樟村51户123名贫困人员全部脱贫。近年来,连樟村通过党建引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初步建立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风貌。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1元,村集体收入达52万元,是2017年村集体收入的13倍。

经济发展方式:旅游业,特色蔬菜水果大棚。

2、广东大峡谷的主要发现

1月16日,我们来到了广东大峡谷,在我们沿着小路一路盘旋而上,在顶上,我们遇见了一位开便利店的老人,跟他的交流中得知:他是当地的原住民,他开便利店只是个副业,主业是种植蔬菜,在旅游旺季时才会开便利店。

走出大峡谷景区,我们看到有许多商贩,询问一个商贩阿姨得知:他们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所售卖的商品都为自家种植的红薯等水果和药材,他们一般以回头客进行长期合作来维持自己的经济。平时就是去打工和售卖特产。

经济发展方式:种植蔬菜,旅游业,特产售卖。

上图:旅游业(照片来源考察团队拍摄)

?

3、瑶塘村庄的主要发现

1月16日傍晚,我们入住瑶塘村,经过傍晚的走访,发现这里被开发为旅游村,路边大为特色民宿和餐厅,道路经过翻新变得非常整洁。根据资料显示,瑶塘新村的村民年薪可以做到平均22038元,每一户年薪均值能达到15万余元人民币。走入如今的瑶塘新村,不但自然环境幽静,吸引住全国各地的游客回来,村民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经济发展方式:旅游业带来的客流量,民宿,餐饮,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平衡与共生。

上图为瑶塘村的民宿及餐厅风貌(照片来源考察团队拍摄)

在夜晚的夜行中,团队发现在这自然保护区中有采石场,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内是禁止开矿活动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矿产资源法第二十条规定,非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等国家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其他地区开采矿产资源。关于此地的采石场是否经过政府同意进行开采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该采石场位于丹霞山自然保护区境内,该保护区鸟类总数已经达到21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中华秋沙鸭和黄胸鹀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鹇、斑尾鹃鸠、黑鸢等32种。(数据来源景区老师介绍?)采石场的非法开采,给自然保护区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及其生态系统会造成一定影响。

 

4、徒步丹霞山的主要发现

1月17日,我们跟随丹霞山开始攀丹霞山,在途中,看到有抬轿人抬着轿子送旅客上山,经过询问后了解到他们是当地的原住民,抬轿子都在旅游旺季,一般一天只能接2~3人,需前后两人合作抬轿,抬客人登山顶400元/次,一个月最多赚18000~20000元。但是,旅游旺季一般只有1至2个月,其他时间都在家里种地,抬轿是政府安排的经济发展项目。

经济发展方式:政府扶持项目,农耕。

上图:丹霞山的抬轿人(照片来源考察团队拍摄)

 

5、梅林古道、田野调查的主要发现

1月18日早上,一行人来到梅林古道,在半山腰进行歇息时,大家都不约而同跑向商店去购买豆腐花,根据询问店主得知:这些豆腐花都是一桶一桶扛上来的,人力成本巨大,又不能定价过于高,赚的都是血汗钱。中午,一行人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几个摊位,询问店主阿婆得知:这些摊位都是政府资助的,不需要付钱,平时卖的都是自己家做的梅子和土特产,她说虽然疫情放开了,但是一天的收入也不可观,只够自己的日常开销,旅游淡季的时候就在家种果树,家里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生活过得不太好。

经济发展方式:地摊经济,农耕。

上图:大峡谷访问小店老板(照片来源考察团队拍摄)

 

6、北江源科考的主要发现

1月1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北江源,一路往里走,在山脚发现了一户人家,经过询问得知他们单纯种植橘子树和种蔬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没有其他收入。

上图:团队在北江源的合影(照片来源考察团队拍摄)

 

7、白庙码头,水源地渔民之家科考的主要发现

1月19日上午,我们驱车赶往白庙码头,一进村就发现许多晾晒的鱼干和自家种的蔬菜,由于这边属于一级和二级的水源保护区,明令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增加排污量或者改变排放污染物种类的建设项目,所以当地是没有餐馆的,需要从别的地方运送预制菜品来。采访了一个刚刚打鱼归来的小哥,他说:“因为周边没有地可以种,平时都打打鱼,家里开着特色民宿,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发展经济方式:打鱼,特色民宿。

 

二、建议

1、个人观点

经过五天的实地走访与探查,大致列出了北江流域原住民的经济来源:旅游业带来的特色民宿,餐馆,景区的特色服务和特产售卖带来的地摊经济(大多为政府扶持项目)、农耕。以下是我分析原住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观点。

观点一:低收入和低学历缺乏经济事业发展机会

五天的采访中大多数原住民为低收入和低学历人群,很多人平时都是靠农耕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大多只能满足日常的开销甚至入不敷出,且受低学历的影响,原住民大多数只能当清洁工、商贩等低薪资工作,而没有晋升机会来获取更高的薪资。

观点二:高度依赖政府补助救济和外来人士补助

经调查发现,从事旅游业的原住民大多为政府扶持项目,大多需要外来游客的补助才能赚取收入,所以在旅游淡季就很难维持生计,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式让原住民的生活基础没有保障。

观点三:较难积累财富(没有理财的意识和方式)

因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原住民没有多余的钱进行存储,且原住民所在地区大多为偏远山区,当地金融理财场所少之又少,所以原住民大多没有理财的理念和途径,从而不能累积财富,达到“钱生钱”的目标。

观点四:低客流量导致特色旅游经济发展不起来

这次的考察的地区大多都为人流量少的地方,人流量小就表明环境受人为污染小,但当地的经济效益就没有那么好了,甚至有些小贩在旅游旺季一天都挣不到100元,所以,如何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下增大客流量是这次课题的中心思想。

观点五:过去政府针对原住民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方针有缺失

政府过去所推动各项重大经济发展轻忽自然生态,且对原住民所在区域并未带来大量实质经济效益,纵然投入可观预算资源但大多数原住民仍然面对着低收入、高失业率、高度依赖政府补助、政府工作分配与补贴。我认为过去政府针对原住民所指定经济发展方针有以下几点缺失:一是政府忽略传统原住民的经济结构与当地传统民族的权力而随意搬迁,没有考虑原住民在新环境下是否有生存能力。二是政府不重视原住民的人才培育和发展。三是原住民缺乏自主重要发展策略的权限。四是经济发展策略忽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且未与原住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五是原住民缺乏对于环境生态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权限。

检视《原住民族基本法》中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条例,原住民经济发展的原则为:政府应依原住民族意愿,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发展;政府应依原住民族意愿及环境资源特性,策订原住民族经济政策,并辅导自然资源之保育及利用,发展其经济产业;政府应积极推行原住民族储蓄互助及其他合作事业,辅导其经营管理,并得予以赋税之优惠措施;?政府应宽列预算并督促公用事业机构,积极改善原住民族地区之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水利、观光及其他公共工程。

依此,我们可以得出,原住民经济发展的策略需健全基础设施和原住民族的经济体系,提升原住民的教育和素质,促进原住民族的经济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

2、经济发展的综合建议

建议一:保留原住民族的基本习俗进行特色经济发展

千里不同俗,特色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保留传统习俗,而且能大大增加人流量,起到经济发展的效益。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让各地的旅客选择游玩,但现在的原住民所在地大多变为网红打卡经典,没有自己的风格,这也是人流量不多的主要原因。

建议二: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注册自己的社媒,建立地方文创品牌

据网上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互联网成为大多数百姓了解世界的方式,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宣传的方式,在互联网注册自己的社媒来宣传自己的旅游产业,且可以安排原住民网上带货,销售自己种植或当地的特产等商品,增加经济收入。

建议三:为原住民所在地立法,加大管理力度

近几年,虽因自身利益而破坏环境的事件在逐渐减少,但仍屡有发生。北江是中原进入岭南的大通道的桥梁和枢纽。现在位于大庾岭和骑田岭之间的西京古道、骑田岭古道,就是这条大通道的文化遗存载体。正是因为这条水陆交通大通道,才带来了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黄河流域管理的国家级综合性立法,虽然有些零零散散的条例与法规,但这些分散的法律法规,有些条款或者规定较为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或者相互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甚至存在冲突。现行立法的这些不足造成在流域管理实践中分割管理和粗放管理问题突出,影响管理效率和绩效,不利于实现综合管理。按照流域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要求,流域水量分配、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事宜,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整体的制度设计。事实上,制定北江法作为北江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基本法律,对流域各项涉水活动和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和系统管理,从而实现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合力保护并推动流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建议四:提高整体原住民的素质和教育

提高原住民的素质与教育让他们不再只担任低薪资工作,而去担任当地导游等较高薪资且需要有学历的工作,从而提高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建议五: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和教育与共赢

原住民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靠原住民本身和政府的政策补助,更需要旅游的游客有着高素质。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固然收入多,但环境缺不如以前,满地的垃圾让栖息的动植物逐渐消失,但人流量小的地方环境却保持着几万年的模样。这就是人与环境不可避免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原住民的收入。在人与环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课题最想解决的问题,如何快速将这个问题解决,得出的结论是慢下来,先将人的内心改变,提高国民素质和教育,从源头上解决污染环境的想法,才能将两者的平衡点找到,从而共赢。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同学在这 5天科考之旅中的谆谆教导、温暖陪伴,让我了解关于北江流域原住民的生活现状、自然环境保护及户外安全的知识。沿途中提供帮助的丹霞山管理员、连江的河长等老师,让我从中得到启发、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北江流域原住民的经济发展之路。感谢你们!!!

本报告作者:徐梓睿(八年级)

QR:  共爱珠江 | 探究北江流域原住民的经济发展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