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故事征文 | 沱江小三峡,川中一奇葩
? ? ? ?千里沱江之名的地理起点,就在金堂县赵镇。在简单吸纳了毗河、北河、中河等三江之水后,雄心勃勃的沱江就开始匆匆忙忙出平原,穿峡谷,一路奔腾,不辞辛劳千里,在江城泸州扑入了长江的怀抱,成为中华第一长河的一分子,并带着脉脉沱水独有的气质,带着两岸民众深情的嘱托,继续滚滚而行,直到融入茫茫无涯的东海之滨,化作万顷碧波,静待春暖花开。
? ? ? ?客观而论,千里沱江无论是从其径流量、河道长度,还是两岸的人文风情来说,她都应该属于长江众多支流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就普通得如同其他千百条涓涓春水一样,无非多一点娇羞,多一点怜人而已。然而,由于成都平原自古属于富庶之地,加之流经的四川盆地谷地,古为西蜀海,四周玉垒、邛崃、龙泉三山环抱,发源于川西北雪山之巅的岷江和沱江,向来都羁傲不逊地奔流而下,每到夏秋时节,上游冰雪融化,暴雨频发,山洪暴涨,直接导致低洼潮湿的成都平原水患成灾,因此三年五载被淹一次的洼地,根本不适宜大规模人员居住。三星堆的故人,他们或许就是这一次又一次水患的直接受害者,最终被迫离开了故园,只留下一个个谜团,留下一堆堆鼓着眼睛的陌生青铜人,继续拷问着人们的灵魂。
? ? ? ?沱江作为成都平原的主要泄洪道,在鳖灵、李冰、韩璹等一代又一代蜀人的努力下,将这块洪水泛滥之地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天府之国。可以这么说,成都平原之所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至少有一半的功劳应该算在沱江头上。《本蜀论》记载:“时巫山峡(鳖灵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意思是当年金堂峡口十分狭窄,使成都平原的积水无法流动(造成水患),望帝因此差遣鳖灵开凿金堂峡,疏浚水道。尤其是“蜀得陆处”的描述,就非常有力地说明,没有金堂峡就没有天府之国的道理。可见,金堂峡对成都平原的重要地位,那是至关紧要的,是缺一不可的。
? ? ? ?沱江,就因奔腾于富庶之地,出生于显贵之家,因而自带一份特别的温文尔雅气质,自带一份无以言表的自豪,花枝招展地一路翩翩走来,一颦一笑都别有一番风情,谓之绝冠川中,毫不为过。而作为沱江的第一峡——沱江小三峡,无论是秀美同染,还是爱屋及乌,她那我见犹怜的妩媚,那四季景色各异的俊美,都就值得我们一道去欣赏,去品评。
沱江第一峡——鳖灵峡
? ? ? ?众所周知,狭窄而修长的龙泉山脉(长大约200千米,宽约10千米左右),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地理分界线,也是阻挡成都平原洪水奔流的最大障碍所在。鳖灵峡,是沱江穿越龙泉山脉入口的第一峡。这里群山矗立,危岩横亘,沟壑纵横,绝壁峭然,再加上河道弯曲而狭窄(拓峡前,最窄处只有40米),河中礁石密布,两岸地质灾害频发,因此经常淤塞沱江河道,让三江古镇动不动就成了堰塞湖,遇到特大洪水,直接导致成都平原东北部水位猛涨,倒灌成一片泽国。史料上记载,从公元839年到1949年间,沱江曾发生大洪灾39次,几乎每次都是“漂没民舍数千,决田数千上万,溺毙居民数百上千名”。因此,治理沱江,一直就是蜀人世袭的责任。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沱江承担着上游6590平公里的集雨区,只要一到暴雨季节,狭窄的鳖灵峡口,根本无法顺利完成为成都平原泄洪的艰巨任务。这样一来,沱江时不时也耍耍性子什么的,动不动就来一场水漫金山的表演,弄得沱江第一镇的赵镇,呜呼哀哉,苦不堪言。
? ? ? ?彻底驯服沱江,化害为利,一直是金堂人的梦想。相传古蜀国丛帝鳖灵,为缓解川西平原水患,分岷江水入沱江所凿,即“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水道,最终把沱江变成了成都平原第一大泄洪口。
? ? ? ?到了 1999年,当地政府为了造福市民,决心再度驯服沱江,先后编制了《沱江干流成都河段的防洪规划报告》、《成都河段防洪整治工程金堂峡(注:鳖灵峡)拓宽实施方案设计报告》,希望能将三江古镇“水漫金山”的悲剧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同等流量洪水位下降了近1米,让老百姓能在雨季安安心心睡得踏实。在四川大学高速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相关专家对拓峡进行了全面数字模型实验,得到了一系列非常详实的科学数据,最终决定为沱江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整形手术——拓宽鳖灵峡。
? ? ? ?2002年3月,省水利厅批复了《沱江干流成都河段防洪整治工程金堂峡拓宽实施方案初步设计报告》,将拓峡工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同意拓宽鳖灵峡峡谷1.2公里,在毗河、中河、北河上新建防洪堤8段18.29公里,新建二阶防洪墙14.33公里,加固堤防3段共2.16公里。
? ? ? ? 2002年12月,沱江干流成都河段防洪整治重点工程——鳖灵峡拓宽工程正式开工;2004年8月,拓峡工程全面完工。整项工程共计开挖土石方170万立方米,平河床拓宽40米,最窄处峡口由40米拓宽到90米,大大提高了金堂县城的防洪能力。
? ? ? ?宽阔的鳖灵峡,达成铁路和金乐公路一左一右,顺江而下,成德南高速公路大桥飞架,犹如临空长虹,在自然美景和人造风情的映衬下,沱江第一峡给人一种特别雄伟,特别深邃,又特别灵动的感觉。隋代诗僧智炫说赞美鳖灵峡云:“秀岭接重烟,岭岑上半天。绝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唐代大诗人王勃又说这里是“叶齐山路狭,花积夜坛深”。如今这里风貌依然,山水相映,碧波流淌,飞虹跨越,车水马龙,整体风景更美艳惊人,这真是现代工程与自然美景的完美组合,是一次锦上添花的杰作,吸引着无数爱美之人前来观赏。
沱江第二峡——明月峡
? ? ? 清朝的傅秀漳,在经过明月峡时,感怀于人在船上立,山沿两岸走,就情不自禁地赞道:“乱云吹散夕阳明,四面浮岚霁后生。笑尔山灵勤款洽,一峰才送一峰迎”。好一个“一峰才送一峰迎”,把两岸的龙泉山峰写得仁义满满,写得情意缠绵,让人看看都备受感动。
? ? ? ?其实,所谓的明月峡,是因河道弯状似新月而得名的一段峡谷。她承接了鳖灵峡秀美丰韵,保持着沱江最原始的野性——沱江奔流,江流逶迤,高耸入云的龙泉山体态丰腴,而且有棱有角,漫山的植被郁郁葱葱,四季还有星星点点的花儿与水亲近,时不时一群群河鸥翱翔,野鸭漫游,青山如画,层峦滴翠,左右山峰对峙,这幅丹青水墨,简直太独具魅力和意境了。这就是沱江小三峡的最长一段峡——明月峡,全长6千米,给人一种粉面朝天的素美。
? ? ? ?明月峡还是沱江小三峡中,最有故事的地方。江岸之左的最高之峰,就是大名鼎鼎的龙宝山。由于此山地处沱江小三峡的中端,而且视野开阔,是观察整条沱江小三峡的最佳处。因此,有学者推测,这里很可能是当年鳖灵拓峡的总指挥部所在。如今,龙宝山的山顶仍留有一座拱形石屋和一些斑驳沧桑的石刻,似乎在述说这里曾经的往事,证明着这里的不俗,期待着人们静静聆听……
? ? ? ?在龙宝山山腰,还有一处世界少见的,发育在13700-7600万年前的中生代后期白垩纪天马山组地层中的砂岩溶洞,叫天星洞的。上洞口在赵家镇天星洞村境内,与下洞直线距离只有近百米距离,而主洞却长800多米,支洞纵横交错,洞上有洞,犹如迷宫一般。虽然此洞与世界各地的名洞相比,确实有点其貌不扬的感觉,但它却是被世界地理学会认定的第一个第五类溶洞——砂岩溶洞。因此,从地质学术方面来说,它丰富了溶洞家族,其重要的学术地位是不可言喻的。
? ? ? ?龙宝山的北边半山腰,还保存有一道山寨城门,石壁上有“永安门”三个字。当地人祖祖辈辈都传说,张飞一路攻取巴郡、巴西(今阆中),在经过龙泉山脉时,发现龙宝山高峰耸立、易守难攻,实乃拱卫成都平原的理想军事要地,于是便决定在此处修筑山寨,驻扎练兵。后来,刘备攻下雒城,顺利入主成都,就命令张飞在此驻军。为此,本地老百姓一直把此地作为张飞训练新兵的场地——谓之张飞练兵场。
? ? ? ?江岸之右的最高之峰,便是云顶石城。古时候,云顶山是成都的屏障,为宋末八大山城防御体系之一,川中著名的抗元城堡遗址。山顶上的大云顶寺,建于南北朝。寺内存如今还有清代“圣旨碑”两座及清乾年间精工雕凿的石结构“七佛坊”、“汉后主读书处”石碑,晋代大画家张僧繇的“洗黑池”、八根整石精雕的“龙柱”等古迹,大雄宝殿还有于右任、张大千书写的匾额。唐代摩崖石刻造像、清代四川提督马维琪激情挥毫的“云发天表”、“云顶山”巨幅摩崖石刻保存尚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畅游云顶山时都留下了珍贵的诗文。
? ? ? ?而云顶山最壮烈的故事,就发生在1251年。蒙军大将旭烈兀率3万铁骑直扑云顶山,想一举拿下这座岌岌可危的古城。蒙军先是在山下的沱江边(后称蒙家坝)安营扎寨。宋军众将士决心死战到底,双方来来往往,一打就是十五年之久,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传说。据有关文史资料介绍,在这15年间,仅蒙军就伤亡2万多人。
? ? ? 1279年,元朝建国后,四川的山城多被拆毁,但出于对这座古战场的尊崇,云顶石城受到民间人士的保护,几乎没受到什么大的损毁,现存宋代的城门及瓮城、一字墙、炮台、军营、天池、水井、岗亭、水军码头等军事设施遗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金堂县考古部门在山上发掘出当年守军在此开凿的水井18口、水池32个。在南门,还隐约保存着当年宋军屯田自耕的多处遗址,面积约2.3公顷。
? ? ? ?石城云顶铸芳华,一抹残阳映菜花。过去的往事与未来的希望,豪壮的宋蒙之战与悲戚的泪雨云烟,就在云顶山和龙宝山这两座高峰间遥相呼应,如歌如泣,令人无限感怀。江水拍岸,山风呼啸,仿佛是一场缠绵的唠叨。朴素而灵秀的明月峡,山上林荫霭深,秋来层林尽染,还一不小心就秀出了“云顶日出”、“雾山云海”、“云顶晴岚”等胜景,沱江小三峡的核心所在,更是金堂八景的带头大哥。
沱江第三峡——九龙峡
? ? ? ?九龙峡只有1公里长,是沱江拼命挣扎甩掉龙泉山的最后一段距离,也是一个与淮州新城接壤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左岸有九条凸出地面的山脊,沿山而下,穿江而过,又顺左岸的山势,窜上山巅,龙如九条皎龙戏于山水之间,人称“九龙过江”,于是大家就给该峡取名为九龙峡。
? ? ? 1987年,金堂县的一号工程——九龙滩电站建成了。这是一座综合利用水利杻纽工程,具有发电、灌溉、航运之功效。由九龙滩电站截断沱江,最终形成了16千米的人工长湖,可蓄水3600多万立方米,是金堂当之无愧的第一湖。
? ? ? ?狂野的沱江水,挣脱了龙泉山的束缚,却被九龙大坝驯服的服服帖帖——完全脱变成了娴熟的村妇,少了几分任性,多了几分灵气,少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成熟。特别是一坝成湖后,整个沱江的河面变得开阔,汹涌的江水也变得非常文静,平静地流淌着,蜿蜒南下,淳朴得我见犹怜,甚至是令人一见钟情而日思夜想。
? ? ? ?九龙峡的两岸,坡比较缓,拥有成片的土地,零散地住了一些农家,因而一年四季都是一派旖旎乡村风光。对岸农家依靠渔船过江,因而时不时会有一叶扁舟荡漾,恰是一幅苍天一色的大美画卷,加上此处的山体也变得舒缓而厚重,再配上蓝天白云,无论是朝阳如霞,还是夕阳似血,都在碧波中映出道道金光,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乡愁弥漫之感。当然,最美的九龙峡,是在深秋时节,这里的橘子红了,枫叶红了,再加上夕阳的无限红,简直就美得令人窒息。不过,要真正品味九龙峡的秋韵,不是走走看看就能了然的,也不是发一阵子呆就能感悟的,必须得沏一壶春茶,了无牵挂地坐在江边,慢慢地看,看旭日初升,雾气升腾,犹如飞临仙境;静静地品,品夕阳漫天,水天一色,品出家的味道;偷偷地想,想水波不兴,纤夫往来,感受那份乡村的宁静……
? ? ? ?九龙峡是乡村纯美的代表,既有其野性的一面,又有更多的现代痕迹,很多画家和摄影家,也包括稀里糊涂的我,都喜欢到九龙峡采风,去寻找自己心中的最美。春到九龙峡,山花烂漫,菜花金黄,鸟语花香,是放飞心灵的处所;夏到九龙峡,微风扑面,爽心悦目,白日天高云淡,夜里蛙声齐鸣,那是能睡到自然醒的地方;秋到九龙峡,果满枝头,红叶映山,阡陌相交,炊烟袅袅,仿佛一下就点燃你心中的诗情;冬到九龙峡,薄雾缭绕的常态,雪花飘飞是偶然,没有滴水成冰的冷酷,没有天寒地冻的残忍,显得特别稳重,特别富有大爱精神。
? ? ? ?沱水悠悠,绿树倒映,一不小心还能看到现代都市的繁华,是一处矜持美丽,永不寂寞的地方。来此一游,观风光,看山水,享悠然,寻风情,体验那慢悠悠生活状态,想想都令人畅然。偶然发现农家乐的布幌子在风中摇曳,好想找一位骑着水牛的牧童,装模作样地问问何处也有杏花村?
结束语
? ? “浩渺三江合,千家古渡头;轻舟天上生,远市水中浮”,这是沱江第一镇的胜景;细雨朦胧,漫山苍翠,这是金堂小三峡。虽然金堂小三峡不及长江三峡雄伟险峻,但她也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独具特色,小巧玲珑而秀美端庄,林木苍翠,绮丽的青山秀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相结合,是川中难得的人文瑰宝胜地。
本文来源于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 投稿文章,作者:肖水泉,原题《沱江小三峡,川中一奇葩》
一段河长故事,记录河湖环境随城市、乡村发展的变迁,见证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的逐渐形成。每个个体记录自己经历的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也是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为未来描摹此刻社会现状提供重要素材。
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河长制、湖长制政策实施过程中,河湖长的新思路、新措施及新成效,凝心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广东省文化学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大赛由国地时空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
“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自1月24日在深圳宣布启动,面向全国官方/民间河湖长、写作爱好者、参与河湖治理的专家、企业员工等人群征集河长故事。截止至3月底,共计收到800多份投稿,投稿来源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江苏、陕西、河南等省份,投稿人包括民间河长、作家、学生、社工、企业员工及其他市民,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河流变化、参与河流守护的故事、河流与生活、河流相关书籍/影视读后感、民间河长口述记录、对河湖管理制度、历史的观点及乡村振兴故事等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