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溯三江源探亚洲水 | 河流保护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以三江源为例看中国当代河流保护保护现状)

摘要:三江源是一条对整个东亚以及东南亚都极为重要的流域,有了它的水源才造就了下游的两条大江一条大河:长江,澜沧江和黄河。近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也成为了这篇区域的重点工程,现代化的进程无疑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水平,但是越来越多的垃圾的产生以及工业,特别是采矿业的开展以及外来人口的流入也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本文将主要阐述三江源地区的河流流域保护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希望为三江源地区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朝着生态发展的方式进行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

河流保护是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在发生的事情,而自古以来,人类沿河而居,水和人类就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毫无疑问,水的变化无疑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甚至可能主导历史走向。随着人类认识到全球变暖,近四十年来环境问题愈发明显,所以河流和水资源保护也成为了近年来最大的焦点之一,青藏高原无疑是全球变暖影响最为明显的水源地之一,而青藏高原水资源情况则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整个中国,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这座巨型水塔的自产水量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685.42亿立方米,也就是近4900个西湖。青藏高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冰不耐热,增温效应导致冰川正在发生异常变化。有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冰川都在退缩,厚度在变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冰川面积缩小约18%,年均减少243.7平方千米。最新科研成果显示,2000年—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128条、464.63平方千米和29.58立方千米,固态水正在快速融化。在这种发展趋势下,22世纪的时候冰川很有可能将消失殆尽,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所以本次三江源科考的目的之一便是探索河流保护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

一、调研过程及发现,为了便于整理调查信息,我将调查信息分为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水质和土质调查调查:

如下图所示:本次一共对通天河、杂多县城扎曲、扎曲布当曲汇合处、扎青乡温泉、隆宝自然保护区、昂赛国家公园、昂赛冰泉、高速黄河大桥等10个采样点进行了水质土质检测。

上图:本次调查的所有水质土质检测结果数据汇总

检测结果:所取水样检测结果基本都是地表水水质一类水和二类水,说明保护区的水质保护非常卓有成效,其中矿物质含量高也是高原水的一大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比色法,水中的胶体以及部分水样本身的颜色极有可能影响了结果。(在第三个水样开始我们采取沉淀12小时的办法)

第二部分是管理制度:

保护制度上的成果与纰漏。成果中最明显一个的便是杂多县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设立以及目前基本的环境管理措施以及配套设施的管理措施。在三江源地区设立国家公园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建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等级,其中国家公园是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从生态价值角度讲,国家公园保护的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而从保护强度讲,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更大,生态过程更完整,管理层级更高。在国家公园开展游憩体验与大众旅游不同,国家公园将根据环境容量等合理确定到访游客承载数量,建立门票预约制度,科学测算运营成本,体现公益属性,严格控制门票等经营服务类价格。原则上,公益性项目免费,经营性项目实行特许经营,少收门票【文章备注2】。国家公园将断断续续的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了一起,很明显,这种管理体系是非常成功的,既保护了环境也让旅游业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可持续的线路,同时,也节省了冗余的开支(例如设立很多的自然保护区需要很多管理人员针对每一小片区域),也形成了区域保护,特许经营也让必要的盈利项目可以开展,也避免了区域的迅速商业化,在可控的商业化范围内取得必要的盈利。这种制度非常成功的把保护扩大了范围,提升了力度,所以在国家公园的河流周边的路上才能看见人们。其次,成果也包括了国家公园周边的设施的设立,在进入杂多县,也就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所在地杂多县境内后,在路边就可以看见如下图的告示牌:前方五十米垃圾搜集,很明显,在其他地方的国道上,是很难看见如此的场景的,一般国道都仅仅是一条沥青公路,而进入杂多后,每一段距离就会有上文述的标识牌以及垃圾搜集点,另外,路边也设有公共厕所,虽然是旱厕,但是也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配套设施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过道上也设有管护员,这一点会在后文详细讲述。最后一点成功的便是垃圾管理制度,在曾经的杂多县城,居民和牧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特定种类的垃圾换取特定种类的生活物资以及根据采访,曾经街上还有禁止随地大小便等等的告示牌,现在取消了些措施,或许是因为人们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意识,在县城以及周边乡镇走访的主要街道过程中街上设有垃圾桶,经过了解,街上的清洁工负责数个路灯范围内的垃圾清扫,分工明确。以及,青海的高速和国道上上,虽然没有很多像内地一样隔几十公里就有的服务区,但是建立了配备了垃圾桶和临时停车区(部分还配套有简易旱厕)的停车港湾,这可以减少车窗垃圾的产生,从而减少污染。挑战,很明显就是垃圾处理政策,目前杂多县的垃圾以及澜沧江源区的垃圾需要全部粉碎后运往遥远的省会西宁去处理,虽然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可以创造第二价值看起来变废为宝,但是这无疑大大增大了财政开支。另一项挑战来自于国家公园,国家公园设立之初,设施设备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原因,自然教育基地虽然有硬件设施,但是服务经验比较差,比如早餐的确认,有2位服务员和1位经理反复打了5次电话确认,软件建设上,沟通不是很顺畅(预约文化的理解)。

图:垃圾搜集的告示牌以及一个垃圾集散点

图:清运垃圾集散点的垃圾

第三部分是管理政策的落实情况。

本篇定义的管理政策是指上文所述的实际执行情况的评估。政策必须得到落实才是关键,政策上,最成功的政策落实便是城市以及源区周边环保人员的覆盖,在国道上,巡护员会负责自己距离内的所有事情,包括清理周边的车窗垃圾(这是当地垃圾组成的最大部分),整理垃圾回收处,清洁厕所等等的所有任务,避免了冗余职位的产生以及不同人之间责任的推脱,属于很完善的一条龙管理。城区的垃圾搜集系统也很完备,配备有清洁工和垃圾桶的区域没有大面积的垃圾出现,街道环境整体较为整洁。当地亦在实施特许经营的项目,严格的控制过度商业化,优先让利于牧民但是同时也发现了对当地环境的两大挑战:

1.我们在当地就餐以及进行其他活动的时候发现源区当地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以及一次性用品,固然垃圾回收以及处理系统非常的完备,但是要“开源”,也要“节流”,首先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之一,如果仅仅是花费高昂的运输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来实现回收,属于明显的治标而不治本。

2.在澜沧江源国家公园的内部,我们发现了稀有的一座天然钙化瀑布,但是这里却是一处温泉洗浴中心的工地,洗浴中心的建设已经让钙化瀑布接近断流,自然短期内很难修复这一问题,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便是环境的保护,这座洗浴中心是否过度的破坏了水环境甚至是否有必要存在都值得讨论以及商榷,国家公园不应当接待大批量大众游客,再加之,受限于高原极端的自然条件以及游客可能对高原反应以及高原气候的不适应,洗浴中心是否能够盈利以及持续运转都不能保证。

图:天然的钙化瀑布

第四部分是河流以及流域保护的宣传:

三江源地区的河流以及流域保护的宣传是与其他地区非常不一样的,在走访的第五民族完全小学和第三民族完全小学,学生们对环境斗士们非常的了解,学校内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环保教育课程,作为源区,环保以及环境教育显然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下一代的环境意识决定了未来环境是好是坏。以及,垃圾分类的教育也在校园里的每时每刻现场演练,学校制定了“垃圾换文具”的政策,通过奖励机制构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知道,“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宣传,在社会上的宣传就如前文所讲的政策一样,也是非常的成功,根据采访,当地牧民有非常强的环保意识,它们不仅可以规范的处理生活垃圾,可持续的经营,而且还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去。而挑战,明显就是新开发区的环境宣传以及国家公园及其周边的环保宣传较为缺乏,我们在新开发区发现了大量垃圾,以下是在杂多县澜沧江扎曲河段走访仅仅一个小时的垃圾调查具体的统计表格,如此庞大的垃圾数量,而且,根据观察,新开发区没有配备足够的垃圾桶。最重要的一点是,调查地点离河流非常近,这很明显是一个对河流保护的巨大挑战。

图:垃圾调查的统计表

图:在走访中发现当地学校的垃圾回收政策;

图:当地小学的垃圾分类回收,可回收垃圾桶VS不可回收垃圾桶,很明显,分类较为规范。

第五部分是在河流周边环境的生活:

在高原地区,因为人口密度低,所以很多地方电网没有覆盖,很多使用太阳能发电,沿河而居,生活较为原生态,不会产生过多的垃圾,但是我们在周边的国家公园的周边公路上发现了很多车窗垃圾,以及河道内部发现了许多垃圾被冲刷上岸,游客以及旅客生活留下的垃圾数量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在河道冲刷上岸的垃圾可以装下几大袋,而且大量的包装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地处理,更是发现了游客大量扔易拉罐(特别是啤酒和红牛罐)甚至还有酒精燃料的金属罐,这是非常安难以降解的。

图:在野外调查时搜集到路边的车窗垃圾,数量较多,大部分为饮料、包装垃圾

第六部分,是关于全球变暖的议题:

为什么要从遥远的珠江口跨流域到三江源头科考?用熊杨老师的话说:“因为蝴蝶煽动了翅膀”,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南亚水塔,它有着独特的中低纬度高寒环境,它不仅是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气候的重要调节器,我们说的水塔就是曾经踏足的三江源。青藏高原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全球气候,这也就是“蝴蝶效应”。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根据兰州大学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全球气温依旧会比目前高出1~2℃。而鉴于当前各国很难就碳排放减排达成一致的协议,在未来的几十年间,全球碳排放大幅度减排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到2050年,全球气温有可能升高3~6℃。在此期间,预计许多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将会发生变化。地球表面的三大生态系统——陆地、淡水、海洋,都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涉及基因、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面。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物种分布的冷界每10年向极地扩张19.7 公里,海洋物种每10年扩张72公里,陆地物种每10年扩张6公里(Poloczanska et al.,2013)。热带、温带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即将其范围扩大到以前耐寒物种生存的环境。调查显示,过去35年,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系统——高寒草甸系统发生了两大变化,首先,植被生长速度变快,时间变早,主要是物候期提前的原因导致的;其次,植被的全年生物量生产没有变化,但是不同季节的生物量生产发生了改变。所谓“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简单来讲就是这个地区这段时间内植物的干重。植被的生长速度在慢慢变化,所以高原人类赖以生存的放牧政策就会发生变化。

二、观点与建议

1、个人观点,基于本次考察,三江源地区的河流保护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首先,到位的宣传令所有牧民、市民以及孩子们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特别是在校内设置的宣传措施。其次,源区拥有其他地区鲜有的政策支持,有密集的垃圾搜集站,有巡护员和河长制的搭配等非常喜人的成果。以及非常前卫的设计了国家公园这一工程,对整个源区实施了系统的保护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自然保护区。

但是,问题方面,也有不少,首先,国家公园方面,在建设之初,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建立洗浴中心,以及基本没有设置关卡等,导致的建筑垃圾堆积,车窗垃圾不断,很明显,对于游客的宣传,以及对本地国家公园内部规划问题也存在严重的不足,者很有可能会导致未来污染问题的加剧。动植物保护方面,只有强调雪豹等食肉性动物,缺乏对系统的高原湿地动植物多样性普及以及对动植物基因库、栖息地重要性进行宣传与科普。

2、建议

首先,应当在源区制定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政策,减少民众对非必要一次性物品的依赖,尤其在国家公园的县域禁止使用一次性杯子和一次性筷子。在查阅资料后,发现了杂多县方面却是开展过对居民减塑的宣传以及政府食堂首先不使用一次性产品,采用环保袋购物,但是对民间的餐饮机构却宣传不过,经过调查,大部分的民间餐饮机构仍然部分或者全部使用一次性餐具进行堂食,应当出台对于堂食的限制一次性产品的适用措施,前文提到所谓“开源节流”,“节流”便是这一点,在堂食这种完全没必要使用一次性产品的时候减少使用必然是一项有效的政策。在我们调查的整个行程当中,几乎所有的餐馆酒店都是使用一次性餐具。这对垃圾处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二,对于垃圾处理方面,根据光明日报的报道,距离杂多县新城区一公里的杂多县垃圾处理厂,在宽敞的蓝色厂房内,一台垃圾热解气化设备十分引人注目。设备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全国高海拔地区尚未建设垃圾热解气化处理设施,这套小规模的垃圾热解气化设备是针对高原缺氧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垃圾的特性而设计的。目前,经过多次试验、改进,该设备已在杂多县投入使用,很明显,这种小型的垃圾处理厂无法满足的,但是运往西宁处理的成本过高,本文提出的建议是,如果可以建立大型的处理厂而且有足够的资金,就应当即刻建造,减少运输途中的不低碳以及不经济;如果可以建立大型的处理厂但是短期内没有资金,可以将现有的垃圾就近择地填埋,等建成后再行处理;如果没有能力建立大型的处理厂,则应当加速推进就近的有能力城市(例如州府玉树,根据权威报道,其刚刚建立了大型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完全可以配套回收设施)的处理厂建设给予支持。将垃圾运往遥远的省会西宁在这些处理办法面前会变成下策。

第三,扩建后的新城区垃圾遍地的问题,应当先在河边制定宣传牌,然后再像老城区配备的垃圾桶一样,同步配套垃圾垃圾桶,大部分人乱丢垃圾的原因是在附近找不到垃圾桶。而且如此多的垃圾能被发现,很明显,没有人去清理,所以也要安排专人的清理。初步分析大部分包装垃圾的产生原因是旁边的工地,这条路沿线右侧是河道,左侧是工地,建设完成的只有服务县城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第四,对于温泉洗浴旅游中心,由于刚刚开始建设,个人认为直接对当地钙化瀑布掠夺式的用水,是非常不合理的,在不严重影响施工部面临三个,要么另寻水源以及地址,要么大大缩减钙化瀑布的抽水量,要么立即停止项目的建设。或者是否有科学化管理,否则如果继续按原计划继续建设,那么用不了多久,历经上亿年形成的钙华瀑布就要在短短几年之内便会干枯。

最后,国家公园应该加大对游客环保意识的宣传,例如在内地高速路上很常见的:请勿开车扔垃圾的标识牌可以再路边设立,最好是能让游客直接看到处罚政策,根据太平洋汽车官网【文章备注4】,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机动车载物行驶时遗洒、抛洒运载货物的,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如果因抛洒物造成其他车辆事故的,将承担相应事故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机动车载物行驶时遗洒、抛洒运载货物的,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如果因抛洒物造成其他车辆事故的,将承担相应事故责任。而且,源区应该更加注重车窗垃圾的处罚,因为车窗垃圾是当地最主要的污染源。

图:禁止投放车窗垃圾的标识牌

 

本文作者:周锦程(9年级)文章属于行程个人总结感想,不代表任何其他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观点。

 

 

QR:  溯三江源探亚洲水 | 河流保护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以三江源为例看中国当代河流保护保护现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