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故事征文 | 我的业余河长生涯
我算不算河长,我不知道。因工作关系,我没有时间参与日常的巡河工作。但我家住在河边,与深圳河长年朝夕相处,因此,我理所当然的承担起业余河长的职责。
? ? ? ?上世纪80年代末,我结婚后分配的第一套住房就是位于深圳河边刚建好的鹿丹村住宅区。儿子1990年在鹿丹村出生,2018年底在刚拆迁改造完的新鹿丹村迎娶据说是该村新房入住的第一位新娘。2020年立春,孙女在此出生。我一家三代都与深圳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 ? ? ?八十年代初的深圳河水还是蛮清的。我曾在河里抓过鱼,陪小孩在河边渔塘抛过石头玩耍。1993年两场大暴雨淹没了鹿丹村街道,小孩坐救生圈戏水和下班后开车回不了家只能停在外面趟水回村的情境还历历在目。很长一段时间,来访鹿丹村的亲朋好友第一感觉是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味道,我们住久了竟然习以为常,嗅觉失灵闻不到了。出租车经过此路段,的士司机都要跟乘客再三解释:不是我放屁,而是深圳河的味道。鹿丹村拆迁改造期间,我搬到附近的光华园住宅区居住,也是靠近深圳河边。1998年该住宅对外出售时打着福田第一豪宅,销售价格是8千元左右一平方米。到2004年,这里的房价跌到了3千多元一平方米也没有人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靠近深圳河,来看房的人闻到臭味而止步。1995年深圳河开始改造,我见证了深圳河由窄到宽、由污变清的整治全过程。
? ? ? ?我深爱着深圳河,探究着深圳河曾经发生的故事。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作为租借香港的新界部分99年的界限,由此成为一条界河。历史上的“明溪”正式改称为深圳河。这条界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更在近100年间见证历史变迁,目睹了时代给两岸居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成为讲述特区故事、深港故事、当代中国故事时,绕不开的话题。
? ? ?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大批文化名人困于港九。为安全起见,中共中央决定以最快的速度营救他们。为此,党组织在深圳河沿线开辟数条秘密交通线,护送和营救在香港沦陷区的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留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场大营救行动,无愧于茅盾后来的褒扬——“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这就是著名的“省港大营救”。我将这段历史结合本职工作剪切编辑成视频参加深圳市直机关开展的党建创新杯比赛并获得“一等奖”。通过调研走访挖掘历史,提出保护沿线革命遗址的请示也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并组织实施。
我常住深圳河边,每当发现河里污染严重时就拍摄视频通过微信群向有关部门领导反映,得到了他们的及时反馈和处理。香港新边防线启用时,超强灯光影响对岸居民休息;冬季负责清污的船工开船驶向岸边候鸟群并大叫驱赶,我都通过有关新闻媒体及时发文引起管理者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一天早上看到深圳河对面草丛中漂浮着一具尸体,我当即打110电话报警并告知小区保安协助处理。
? ? ? 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几十年来持之以恒在深圳河畔拍摄日出日落。通过镜头去记录深圳河千变万化的景色,去发现身边的美丽,去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通过一张张相片积淀城市的记忆,留存时代的光影。我拍摄深圳河的相片在市里各类摄影比赛中分别拿过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深圳电视台、深圳及香港有关报社的记者都先后来我家采访和报道过深圳河。并给予“深圳第一最美窗台”的美誉。
? ? ?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深圳河两岸,新的城市画卷在我眼前徐徐铺开,我总会为深圳40年的巨变而感到惊叹,更为自己能有幸置身于这一伟大巨变之中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港科技园合作区双区战略的启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深圳将演绎出更多更美的“春天的故事”。
本文来源于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 投稿文章,作者:唐桂生,原题《我的业余河长生涯》
一段河长故事,记录河湖环境随城市、乡村发展的变迁,见证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的逐渐形成。每个个体记录自己经历的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也是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为未来描摹此刻社会现状提供重要素材。
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河长制、湖长制政策实施过程中,河湖长的新思路、新措施及新成效,凝心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广东省文化学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大赛由国地时空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
“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自1月24日在深圳宣布启动,面向全国官方/民间河湖长、写作爱好者、参与河湖治理的专家、企业员工等人群征集河长故事。截止至3月底,共计收到800多份投稿,投稿来源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江苏、陕西、河南等省份,投稿人包括民间河长、作家、学生、社工、企业员工及其他市民,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河流变化、参与河流守护的故事、河流与生活、河流相关书籍/影视读后感、民间河长口述记录、对河湖管理制度、历史的观点及乡村振兴故事等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