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爱珠江 | 沿着东江溯源我们都发现了什么
行走江河,探源东江,2023年4月1~6日我们将以河流为动线,探索流域美丽乡村、多样性物种、饮用水水源地等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以具象的“地理”概念为切入点和线索,深入推及广阔的“流域”范畴,感性展示地貌、生态、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让参与者对所栖居区域的地理和人类活动以及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收集碎片的现实资料,思考变迁规律,同时传播在珠江流域上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流域地质地貌、人文趣事、流域文化等内容。我们一起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以参与项目式学习方式,锻炼团队协作与江河课题调查,拓展视野,激发自身进一步对环境的观察与理解,丰富参与者的视野,壮大内生力量。与在地保护力量交流,商讨,共同促进东江上下游信息交流与生态环境保护。
2023年4月1日,我们的出发点是深圳东湖公园,大家各自在到达之后8:30左右准时出发。我们参观了深圳美术馆附近的东湖水库,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东湖公园以及深圳水资源调配的一些知识和历史。参观完大坝之后我们乘车前往寻乌县,与当地的胡校长和张书记交流。
在5个小时的路途中,我们看到了路边的红土,根据熊老师的介绍,这便是典型的酸性土壤,东江流域最常见的土壤。临近清明,路边的坟墓也被扫过。路边体现了极其明显的农村格局,也就是农田和房屋在谷地,山上是坟墓和一些其他的果树。熊老师在车上给我们普及了一些西江,东江以及珠江以及中国地理,中国水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有两条:1.东江便是东深供水工程的取水点,是一条“倒淌河”,自东向西 2.位于东江源头附近的寻乌县,曾经是遍地开采稀土,遍地种柑橘的,目前这些行为已经被大大限制或者改变,但是其依然以出售农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
午饭后,我们驱车来到了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了解毛主席的寻乌调查以及寻乌的红色历史。惊喜地得知了很多有趣的,意味深长的信息。从胡校长非常具体的讲解中,我们深刻了解了寻乌这个地方的红色历史以及寻乌调察如何获取很多宝贵的一手资料,而且还了解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甚至包括一些方言。寻乌调查方法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其宝贵的借鉴,以及他调查的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或许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课题中直接应用。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寻乌本地的人文信息非常有参考价值。
参观纪念馆后,我们去到了酒店办理了入住,享用了幸福小镇旁的美味餐厅。根据张书记的讲解,这里种的菜主要销往深圳。我们通过实地考察体会到了严谨求知与探索的必要性,正所谓不调查,没有发言权。
吃过晚饭我们成功进行了第一天的总结。总结的第一部分是关于纪律的事宜,大家重点探讨了关于电子产品管理形成上的纪律管理以及睡觉的事宜。希望大家遵守承诺,度过这有意义的六天。有同学注意到了经济方面,比如说路边种植的农作物以及我们所处的幸福小镇的开发以及各种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一些同学也注意到了食物与深圳明显的不同以及生活习惯的一些差异。也有一些同学对于胡校长为我们讲解的宣布的那段红色历史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最后4位老师也进行了总结。有些同学可能是第1次参与这样的溯源科考,所以会体会到一些跟普通的假日旅游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以及别样的收获。
2023年4月2日一早,我们从幸福小镇的民宿里面起床,到旁边的早餐店里面吃了美味的粉、面,大家应该都非常喜欢。从幸福小镇出发,接到了本地的记者又驱车到了三标村接到了我们寻乌县的书记。在这段40分钟的路程,熊老师为我们讲了很多有关于寻乌的环境,如下:
寻乌大多为红土,土壤肥力好。富含铁与铝的氧化物,和石英。有稀土,稀土为电子元器件的工业原料(特别是芯片)。之前由于全民开采等原因,东江源的水质受到了污染。最近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寻乌的土壤中也有很多硒元素,它是对植物有益的元素之一。所以寻乌就是江西农作物产量最高的地方。2013年因为黄龙病(柑橘的癌症)的爆发,导致当地很多人就直接把种好的柑橘树直接砍掉了。于是就有挂网防病,并且开始种植其他植物。为了治理东江源头和建立生态保护区,所有住在东江源村的人都举家搬迁。对于生态的修复,深圳极力帮助寻乌,这是我们深圳的义务,也是所谓的吃水不忘挖井人。
到达寻乌三标乡与张老师汇合后,张老师带着我们一路溯源到东江源村,在行走中,我们了解到原本这里大多数种的都是蜜桔,在政府的支持下,有些地方开始种植鹰嘴桃,树苗都是国家花钱给买的,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国家想要实现的全民小康社会,我们要共同富裕。9:25左右我们到了东江源村。张老师为我们讲了很多之前的事情,在2017年为了保护水源,寻乌县征收房屋工程592户整体移民搬迁等一系列工程。累计投入6亿元,其中东江流域有横向生态补偿金6400万元,就是由广东投到中央政府,再由中央政府投到江西地方政府实施。东江的水源地是桠髻钵山,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三标乡三桐村,地处寻乌、会昌、安远三县交界处,是东江水系与赣江水系的分水岭。2006年设为“省级森林公园”,2007年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我们从东江源村的学校离开时候,便前往了“东江源瀑布”。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今天的雨并不小。虽然因为天气原因,在前往的路上大家的衣服也不同程度湿了,但是瀑布周边的景色还是很漂亮的。而且,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趁着下雨赶上了瀑布水量大的时候,景色更是秀丽。
我们的下一站是寻乌县富寨村,处于东江支流。我们从穿村而过一条清澈的小溪里感受周边的水生态环境。近几年来的帮扶政策,这个村庄有深圳坂田街道对口,帮忙修路与房屋维护,村民在外打工的比较多,村庄比较原生态,泥土的气息,万树发出翠绿的芽,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村子,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村庄。
做了寻乌水和富寨村的水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寻乌水和富寨水都是二类水。做完水质检测,我们来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点,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废弃矿山的“绿色蝶变”的过程。寻乌稀土的开发对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来的矿山被称为“南方沙漠”,经过投资约9.55亿元的治理修复工程后,又重现出了绿水青山的面貌,矿区水土流失量由每平方公里359平方米降低到32.3平方米,降低了90%,植被覆盖率由10.2%提升到了95%,植物品种增加了数百种,水体氨氮含量削减了89.76%,全方面都得到了改善,矿山实现了“变废为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矿山,也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实现了矿山的“绿色蝶变”。
我们下一个活动去了矿山旁边的步道,分成了两个小组,分别是“土壤”组和“植物”组,土壤组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3种不一样的泥土样本,植物组在韩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20种植物,我们都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我们以前不认识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土壤。
总结环节有些同学提到了:土质问题;昆虫多了鸟类也会多,河流水质不好没有多少鱼会导致捕食鱼类的鸟减少;当地有很多红火蚁窝,可能是由于一个蚁窝有很多蚁后的原因;还有人提到了废弃矿厂改的山,随着国家科技能力变强,不需要过度开采国家资源;有的同学还简单的科普了黄龙病、有机土和无机土的区别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同学提到今天参观的富寨村比较具有代表性,以及城市与乡村生活环境的差异性。
有同学推测东江源污染原因:1.开采稀土,化学物质;2.人类过度活动造成的污染。有老师提出中国稀土储量第一,可能在未来还是需要开采,也需要采用很好的开采方法避免环境污染。近来东江源头村正在建设水文化工程,但当地居民住宅可能会影响环境,所以将一部分人迁走。我们需要思考水文化带来的建设为什么不能建设在原有文化基础之上;了解当地居民生活,是否因为黄龙病遭受困扰;环境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存在矛盾;废弃矿山改造后内在性问题依旧存在,用开采稀土应该尽量压缩对环境的影响。
4月3日上午八点钟我们乘大巴离开了寻乌幸福小镇前往下一站。经过一段车程,首先到达了龙川县枫树坝水库。在指示牌和熊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枫树坝水库是东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水岭。河流分上、中、下游,是人们对河流进行了分段以便管理。
枫树坝坝下梅光村,一个当地居民生活的小镇。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对当地的老人进行了许多日常生活的访谈交流,发现年轻人几乎都已经进入了珠三角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了。当地人大多以销售日常用品以及一些河里的特产,如鱼干虾干等等,一眼望去也只看到老人家们坐在一起打着麻将聊着天。这里因为经济的缓慢发展吸引不到年轻人,进而导致其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居住于此。从店铺老板时常在别处聊天闲逛,可以猜测这里大多数时间游客稀少,居民邻里都互相认识,但资源需要从外面城市引进。
我们进入枫树坝水库库区村庄后,决定前往更接近水源的地点去观察。我们路过了一户农家乐,提前将大巴行李安放之后便向河边出发了。我们一路穿过了无数的灌木丛和大树,踩着雨后尚带着几分湿润的泥潭。途中我们继续分为了土壤和植物两队来观察研究。在走过很长一段路之后,我们派同学去河边采集了青龙湖里的水质。我们决定继续往深处走,在路边能发现许多人类活动的痕迹,如:农药瓶,饮料瓶,已经长了苔藓的鞋子,和大量被人工砍伐的大树。熊老师对此进行了一些解释说明,我们得知人们对此地进行了许多开发,想开路,想修田,但到我们今天实地考察的时候却已经大多荒废了。
午饭后,老师们让土壤和植物两个小队做主题总结,土壤组注重于土壤的性状和表征,对比了今天河边与昨天矿山旁的土壤,并同时将在土壤上发现的蚂蚁窝进行了分析,也总结了水库区的土壤污染情况。植物组则对沿途中不同的植物进行了了解,并分析了这里的植物生长条件,对当地生态做了一定程度的概括。
实地考察,我们对枫树坝水库这里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能是因为附近人烟稀少,这里山上植物的密度和数量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多,即使人们会有所砍伐,它在生态多样性上仍然超越了过度开采、至今仍在修复的寻乌稀土矿山。
下午我们来到了龙川县南越古城——佗城。当地保留了很多历史痕迹,比如古代建筑特色和祠堂。我们路过了很多姓氏宗祠,去了学宫(孔庙),在里面我们参拜了孔夫子,有强烈的儒家色彩,我们还注意到了这里有个不常见的六角亭子。之后还去了越王庙、越王井以及考棚,了解了历史人物赵佗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参观了古代上课的教室和当时科考的地方。我们往城外走到了西门古码头和苏堤,沿着苏堤继续往深走便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了,通过询问,我们得知了当地种的农产品包括水稻,茄子,玉米,包菜等等,而人们又养了大量的鸡作为肉食。作为一个4A景区,佗城并没有为了游客业对当地的建筑做出太大的改动,似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没受太大影响。这个古城建筑大多为住户所用,很多房间都仍然是老百姓的房子,没有太多游玩的餐厅或者特产商店,这里保留了历史上城镇的痕迹,中心为古代姓氏大家的府楼宗祠,外围则是农田,有着一种强烈的古典城镇的特色。
晚上每位同学进一步分享课题,老师建议: 每一条结论都是要有证据的,不要盲目下结论,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写报告,即使很多人有相似或一样的主题研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大家普遍脑子里有了思路和方向,值得表扬。
4月4日我们上午到了龙川县城的东江干流,冯浩淼和周锦程下去取水,结果绳子没有系紧,第一个瓶子壮烈牺牲。后来朱朱出手了,结果我们又损失了一个瓶子外加一条绳子。所以冯浩淼总结了一段话:“朱朱出手,事故必有”(开玩笑)。我们最后从江边取了一瓶水样。熊老师和朱朱老师说,昨晚他们来踩点时发现了排污口,河水有臭味,不过今早我们到了排污口没发现排污。推测可能7~9点居民用水高峰期才排,早晨大家都去上班,排水量少。熊老师在车上继续谈了对《乡土中国》的看法,说我们来到这里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学习方法、调查、研究、和思考。在讨论间,我们车很快就到达了河源市东源县苏家围村,是我们此次要考察的“美丽乡村”点之一,是东江边的一个客家古村落,也是苏东坡后裔聚居地。我们在这里参观了客家围屋、苏公祠、东江边的千年古榕,还喝了当地人的甜酒,对当地一个大叔做了采访,他提到村子里的居民因为建旅游区而几乎全部迁了出去,目前只有十几户人家还住在村里。吃午饭的地方也是当地的村民开的农家饭店,家里有很多的地,一部分出租,一部分自己在种植,沿着东江边,村民不仅利用水做灌溉,还有养殖鱼与家禽,因为环境好,也吸引来很多人来这里吃饭。
下午我们到达新丰江大坝,我们看到了它壮丽的外观和新丰江碧绿的河水,非常美。江面上有高速公路穿过。熊老师提到一个改进点: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面建棚子,挡住雨水冲刷和路面上化学物品、垃圾冲到河道里。参观完大坝后,我们进入万绿湖水库,湖水非常的清澈。但是景区那边需要买票才可以进去。如果我们需要买学生票的话,我们就需要将我们的学生证给拿出来证明。但是我们学校没有发学生证,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拿出来学生证。其实我们的身份证可以看到我们的年龄,可以证明我们是不是上学的年纪,加上《教育法》有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但景区的工作人员说必须要学生证。而他们的缴费表上面写的是学生需要凭借学生凭证来买票,并没有说一定要学生证。后来我们买了成人票才进去的。朱朱老师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投诉这个不合理的规定。同样都是河源,我们在佗城景区就是用身份证就可以买学生票,在这里却不行。我们进去后步行参观万绿湖,植被非常茂密,最多的是竹子。我们路过了一个客家乡土植物园,但看到的全是沙漠中的仙人掌,和宣传的内容不相符。
我们最后走到了“女儿国”码头,我们取水的时候,因为绳子没有系牢,牺牲了一个瓶子。我们又改进了打结的方式,最后成功采到了水样而且还用竹杠把瓶子捞了上来。我们也发现虽然是水源保护区,确有很多的旅游建设项目,包括空中飞人项目,还有建设廊桥让人们可以走到小岛上,因为大雾天气,我们没能乘船出去调查库区的水环境。吃完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来一场辩论,就是讨论我们今天下午发生的那件事——是否支持景区要求出示学生证来购买学生票。大家辩论的很投入,我觉得每个人都讲得很好。
4月5日早上我们从河源出发前往惠州西湖,路上熊杨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惠州西湖的相关知识:“惠州的西湖原名丰湖,古时在惠州城西面,珠江支流东江中游的南岸。相传这里原是古河道,河流改道后冲积而形成5个相通的湖面,分别是丰湖、平湖、鳄湖、菱湖和南湖,统称西湖,湖面面积3.2平方公里。自宋朝(公元1094年)大文学家苏东坡迁住惠州后,就把城西原来的丰湖改名西湖,接着修水利,助资筑堤。现在的惠州西湖(古代丰湖)水面共1.6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城中湖,自从河湖分家后,西湖水质受周边环境影响变差。早在苏东坡时代,就一再清淤,现在的不少岛洲,就是清淤挖出的湖泥堆积扩大而成,苏堤最早据说也是一道木质长堤,后来靠苏东坡倡议组织人们清淤挖湖泥垒成。近代惠州西湖清淤换水工程先后进行过四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惠州市政府就在距离西湖几公里远的城边最高峰红花嶂下建了一座水库,起名红花湖,主要作用就是给西湖换水和用作城区备用水源。后来,在东江下游剑潭建泵站把东江水抽灌回西湖换水。深圳荔枝公园里面的荔枝湖是最早开展治理的人工湖,从1990年到2019年,先后治理了五次。1996年12月,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市规划局委托进行荔枝湖第二次治理方案设计,开展设计之前,我带项目组先后调研了惠州西湖、广州流花湖、杭州西湖等地,发现,保障人工湖水质稳定除了控制污染源和其他措施,最重要的还是补水,综合分析几处大水体的补水周期在30~45天,其中杭州西湖是引钱塘江水,惠州西湖引红花湖补水(后来又引东江水)。通过调查总结出人工湖治理的主要方式:截污、清淤、补水、循环、充氧、水生动植物辅助修复。”
到惠州西湖后我们步行参观,今天清明节,游客很多。我们乘游船近距离观看了鸟岛(岛上有苍鹭、白鹭等很多鸟,还有很多鸟窝),我们取了西湖水样、还走了苏堤。参观完惠州西湖后,每个人用关键词做了参观总结:
- 水臭(水看上去不太清澈、浑浊、有异味)
- 鸟很多(绕了一圈,看到了很多种鸟)
- 风景秀丽(很多鸟、很多植物,比较有美感)
- 昆虫很多(看到了很多昆虫)
- 刘佑成:人比较多天气潮湿(有小孩还有老人在散步今天天气挺潮湿的)
- 旅游(小卖部,气球,东西很多)
- 山清水秀(湖很清 可以看到鱼 山也很美)
- 东西很贵(因为是景区)
- 吵(挺多小孩,小孩在吵架)
- “肉夹馍”(夹了很多东西 需要细细观察 可以发现保护措施挺好的 生物也很多 “水清则无鱼”)
- 疫情后 (生活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情况 不用戴口罩 比较自由 )
- 苏东坡(苏堤 因为苏东坡的治理 可以跟苏东坡链接在一起)
- 走马看花(时间太短没怎么看完 匆匆忙忙的走过 没有怎么考虑东西 )
- 冰棍 (冰棍价格很贵,其他饮料价格也非常高)
饭后驱车前往东江水源工程廉福地取水口。在车上我们听熊老师讲解饮水思源的故事。到了取水口管理处,我们先听工程师讲解东江水源工程,参观了过滤垃圾和泥沙的耙齿清污机。接着我们在黄老师带领下参观了水情教育展示馆,了解到深圳曾经历非常严重的缺水,经常会有用水管制。东江水源工程从这个取水口到深圳西丽水库,东深供水工程从东莞桥头到深圳水库(东湖),这两大工程保障了深圳、香港两地居民的用水。参观完展厅,管理处老师们为我们准备了很多茶点,我们一边吃一边向老师提问,大家相互交流非常欢快,感谢接待我们的工程师老师们。
返回惠州市区途中,我们来到了东江和西枝江的交汇口,江边很多人钓鱼,在这里我们采了水样。晚上是在惠州东江边大排档里吃饭,吃完在酒店会议厅里做课题陈述和才艺表演。
4月6日早上九点我们从东江跟西枝江的交汇口取了水样之后便出发前往东莞太园水泵站,在行程的车上,熊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以前的保护东江的人物故事和经历,大家一边听故事一边欣赏烟波浩渺、云雾飘渺的东江美景。熊老师在车上讲的一些故事:“曾经的惠州,有很多工业污染。有个年轻人的妈妈有哮喘病,他认为可能与环境有关,于是自觉地保护环境、做善事、帮助他人。这里发生过很多“一个人的东江”的动人故事。曾经:水葫芦遍地,富营养化的产物。发展过程中,民间监督,环境保护的持续性。企业的跟踪(被举报过),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上游:成本较低,轻度让步。下游:发达—责任?安全?帮助?造纸的成本很高,污染很严重。牛仔裤也很不环保,产生印染废水。有人养牛仔裤,从买来到穿破都不洗。可以做一个牛仔裤的调查,记录对比一下牛仔裤的耗水量和平常的裤子有什么区别。有一次去神农架,看到高高的烟囱冒着白烟,当地人说连蚊子都没有。因为磷矿的污染,把空气都污染了,连微生物都没办法生存。去一条路的时候发现路都被压成碎石路了。本来是去旅游,但其实是想让熊老师帮忙几个老人投诉。”
下车后,我们到达了东莞桥头镇东深供水工程石马河取水口进行采水样,发现当地虽然是一级水源保护区但是却没有任何人来管理,到处都是垂钓者和垃圾,而这里却是给整个香港将近800万人提供生活用水的取水点。
随后,我们便前往了位于东江江心的桃花岛。这个名字非常好听,但是反差非常的明显,想象中的鸟语花香是一点踪迹也没有,反而是遍地都是废弃了或者半废弃无人管理或者管理人数严重不足的葡萄园以及草莓园。整个岛上因为废弃的产业,有些乌烟瘴气,遍地都是荒废或者半荒废的房屋,很难想象这么一座“岛”居然叫桃花岛。岛上唯一还能看见人烟的地方便是水边了,很多垂钓者慕名而来,旁边写着:“严禁捕鱼钓鱼”的告示牌形同虚设。也没有摄像头,更没有管理人员。这是一个极其明显的管理问题。我们认为这是有待解决的,后来我们在桃花岛旁取的水样也证实了这一点(劣五类)。
再开心,再有意义的旅途终究是要结束的,我们很快便抵达了本次最后一个站点,也就是东莞水道(东江南支流)。朱珠老师介绍:东江干流自东莞市东北部桥头镇与惠州市博罗县交界入境,沿北部边境西流至石龙镇石龙头分流为北干流和南支流,东江干流境内长度35千米,北干流继续西流至麻涌镇大盛口注入狮子洋,境内长度42千米;南支流由石龙头经峡口斜向西南,至沙田镇泗盛口注入狮子洋,长度39.5千米。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形成以石龙镇为顶点的东江三角洲,面积319.5平方千米。境内较大的河流有石马河、寒溪水及东引运河等。大家在这里化验了最后两瓶水样。我们也发现了这里的保护同样有问题,用于保护水源的铁丝网栅栏被损坏,大批的垂钓者无视规定进入水源保护区钓鱼。大家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随后我们便拍了合影,看着一路流下的东江汇入了入海口狮子洋,心中倍感欣慰。这次从源头,到入海口,便是一次有头有尾的极富意义的旅行。虽然中途有些许不足、些许遗憾,但是终归是瑕不掩瑜,相信大家也受益匪浅。
本文由团队每天总结汇总而成,
20230401总结 -记录人周锦程,陈正浩
2023.4.2总结 -记录人黄祖苗,曾诗婷,刘辰祎
2023.4.3总结 -记录人: 刘佑成 刘嘉豪
2023.4.4 总结 –记录人:康梓修,冯浩淼
2023.4.5 总结 –记录人:高鸿博,王嘉桦
2023.4.6 总结 -记录人:周锦程、雷一格
文章仅做回顾总结,不代表任何机构的观点,引用请注明出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