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 绿源环协2025年第二季度工作简报
2025年第二季度,绿源协会紧扣 “合力行动,改善环境” 的核心使命,全体成员凝心聚力,在党建引领下,项目推进、宣传推广、会员服务、社会合力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力。本季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总结反思现存问题,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现将第二季度整体工作情况详细汇报如下。
一、党建工作
5月9日,绿源党支部书记陈娜,参与青年社会组织联合党委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召集的“四下基层”工作会议,走访党建研究联合党支部,研讨如何推动开展八项规定精神的党员教育工作,以及如何联动各方力量,组织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
6月29日,绿源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再次学习《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原原本本读原文、学原著,结合实际工作、生活交流学习体会,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支部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与支持协会工作、带动会员、志愿者践行志愿服务
二、滨海湿地保育
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持续稳步推进,在坝光片区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气候变化协同增效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红树林保育行动8期,以红树林修复为纽带,联动公众参与科学保育,增强生态系统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联合科研团队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完成季度数据采集与分析报告,为后续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保育行动:
4月12日 联合广电公益基金会、其他公益团队开展“植希望,树未来”红树种植,党员职工带头种植红树幼苗,强化政企协作示范。
4月13日 组织公众志愿者与亲子家庭进行红树补种,同步开展古银叶树群落探秘及育苗基地劳作(装盆、插苗 200盆),实现生态保护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
长效维护机制:
4月20日,27日 绿源核心志愿者开展专项维护:清除入侵物种 3类,清理垃圾 150公斤,保障前期种植成活率。
5月11日 重点培育秋茄、木榄等本土红树物种 300盆,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结构。
预警巡护、科研监测实践:
5月2日 绿源红树林巡护建立12个固定监测样方,采集湿地修复数据24组 ,为保育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5月5日 开展种植后跟踪监测,结合公众教育普及红树林固碳功能,提升科学保育认知。
跨界协同与社会动员
高校赋能(4月20日):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联合开展幼苗养护,推动“产学研”落地。
低碳日联合行动(6月25日):协同海洋保护大队进行红树林巡护,响应全国低碳日主题。
三、碧水流深,环境调查与民间监督
针对居民反馈环境问题,协会积极开展调查工作。4月1日-3日、5月9日-11日。针对两起问题反馈开展溯源调查。绿源“深圳民间河长”开展16期次河湖预警巡护,促进沙芋沥水、梧桐山河、径心水、四联水等8个水体异样、溢流、污水直排等问题得以及时处理。
四、环教宣传与社区倡导活动
本季度,协会聚焦环保意识培育,针对居民及中小学生群体开展多元化宣教活动。通过“走进垃圾博物馆”探访、环保低碳主题宣传(含海洋日/低碳日专场)等形式,深入2所中小学校园,并联动未来大厦、生物圈三号、人才公园、排角海滩等场所,累计举办环保讲座、科普实验、参访学习及实践行动10场,覆盖青少年与社区居民超2000人次。系列活动有效根植环保理念于青少年群体,显著提升其生态认知与实践能力;同时以创新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绿色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激发公众参与热情,营造出”人人关注、主动践行”的社区环保新风尚。
五、志愿者培训与服务交流
为提升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协会在本季度开展了3期系列 “志愿同行,助力成长” 志愿者培训活动。覆盖红树林生态认知、流域污染治理、青少年环境教育三大领域,形成 “知识-技能-实践”闭环培养模式。
202504期:红树林生态多维赋能:
深度认知:解析红树林“海陆空”协同生态系统,揭示湿地生态功能;创新性开展红树植物染环保袋创作,融合生态保护与生活美学;
202505期:流域污染治理实战研习:
特邀环境专家深度剖析珠三角产业污染转移链 ,还原真实环境事件;
202506期:青少年环保教育创新实践:
儿童节特别行动:打造 沉浸式环保科普课堂 ,于趣味实验中播种生态意识;
在第十七个 “世界海洋日” 暨第十八个 “全国海洋宣传日” 来临之际,以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主题的 2025 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于 6 月 6 日在深圳盛大举行。绿源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在这场海洋盛会中贡献力量,传播环保理念。在活动的 “守护海洋” 志愿者授旗仪式上,绿源志愿者代表王志明精神抖擞地接过旗帜。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激励着志愿者们在未来的海洋保护工作中勇往直前。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海洋保护理念,为守护海洋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财务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