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溯三江源探亚洲水 | 藏族文化独特性之我的观察

2022年和2023年我曾参与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调查,撰写了有关西江河流船只和北江流域的人文经济的报告。2023年暑假有机会参与三江源流域的科考研学,我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探究藏族文化。为什么会选这个课题?藏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藏族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此次行程中的观察、访问、所见所思加上一些文献阅读研究,尝试对藏族文化的独特性进行探究,解读藏族文化的内涵。

一、藏族文化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信仰,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这一宗教信仰在藏族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藏传佛教的信仰体系中融合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

藏传佛教:在我们考察之旅一路上发现藏区属于全民信教的状态,藏传佛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初期,当时吐蕃王朝的赞普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并将佛教引入西藏。此后,吐蕃王朝的政权稳定,佛教在西藏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在佛教传入西藏的过程中,印度佛教的教义与当地的宗教信仰相融合,并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体系。

文成公主庙:七月二十一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庙始建于公元641年,是一座唐代建筑,庙内保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包括文成公主佛像唐代的经幡、佛像、壁画等。据向导说:文成公主庙是信仰佛教和参观朝圣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年的藏历五月初一,也就是文成公主的生日,在庙内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此外,许多游客和信徒会前来朝拜,祈求好运和平安。在庙中,文成公主的佛像高高屹立,让人感到由衷的敬意,藏香的浓郁气味更是给藏传佛教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转神山体验:七月二十一日,我们跟随向导普桑一起去转喇嘛诺拉神山,传说这里是被赤松德赞普供奉的藏区十三大神山之一,在车上,普桑叔叔和孙吉老师讲述了转神山在藏传佛教的意义:依照藏传佛教的解释,转神山一圈,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转十圈,可以在五百轮回中免受下地狱之苦,转一百零八圈即可今世成佛。转山是指对着灵性的大山反复绕走的仪式,是朝拜神山最虔诚的方式。藏人相信,遭遇苦难的人借此能得到罪愆的洗脱,身心的净化。转神山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心灵的净化,更是身体的考验,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行走,稍微急行便气喘吁吁。一路转下来,我们发现不少玛尼堆,玛尼堆是藏传佛教中一种特殊的宗教建筑物,也是朝圣者常见的朝拜地点之一。它是由许多石头或土堆组成的塔状结构,上面刻有经文和祈福语。转动玛尼堆的过程被认为可以积攒功德和净化心灵,也是对佛教教义及慈悲精神的体现。此外,参与玛尼堆活动也是一种寻求平安、祈福和祈求愿望实现的方式。我们在玛尼堆前献上了自己的哈达,表示自己崇高的敬意。

“转”:经过几天考察发现,藏族人民都非常喜欢转东西,像转神山,转玛尼堆,转转经筒等等,通过询问当地老师和网络得知,藏族人民喜欢转是因为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转动被视为一种虔诚的表达和修行的方式。此外,对于藏族人民来说,转也是一种朝圣和尊敬的体现。他们将转经视为对神圣地点和宗教信仰的敬意和奉献。通过参与转经,他们表达了对佛法和慈悲精神的虔诚追求,并希望获得内心的平静与祝福。

结古寺:行程倒数第二天,我们前往玉树的结古寺,这是一座萨迦派寺院,这就不得不提起藏传佛教的主要派系:根据传统的分类方式,藏传佛教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派系:格鲁派,萨迦派,明教派,噶举派。但也有小众派别。而结古寺所代表的萨迦派在教义上主张密宗修行,注重黄教(格鲁派)和红教(明教派)的结合。它强调修持多种密法,包括灌顶、口传和密续等。此外,萨迦派还有一套独特的教理体系,称为“四部密续”(Four Tantras),其中包含了许多秘密和神秘的教法。

2、文学艺术,藏族文学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藏族文学艺术包括藏族传统诗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剧、音乐和舞蹈等,这些文学艺术形式与藏族文化的宗教信仰、历史传承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文学类型:藏族文化中的文学主要特色大概是口传文学和佛教文学。藏族口头传统文学是藏族文学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包括传统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歌谣、口头史诗等,通过口述的方式代代相传。由于藏族广泛信仰佛教,佛教文学在藏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文学作品包括佛经、经论、注释、宗派传记、禅宗文献等。

艺术类型:藏族文化中的艺术丰富多样,经过统计,主要艺术形有壁画,雕刻,唐卡,刺绣,藏族舞蹈,藏族音乐等。

格萨尔王史诗和天选艺人:七月二十日,我们来到玉树,看到位于市中心的格萨尔王雕像,了解了格萨尔王史诗和天选艺人。根据熊老师和孙老师介绍,格萨尔王史诗是一部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史诗作品,也被誉为“东方史诗巨著”。它以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为主人公,通过叙述格萨尔的生平事迹和传奇故事,展现了他的勇气、智慧和正义。格萨尔王史诗以其丰富的情节、壮丽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格萨尔王史诗传承于口头传统,代代相传。它不仅是藏族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藏族民族认同和精神寄托的象征。而“天选艺人”则是格萨尔王史诗的“创作者”和“演唱者”他们学习和传承格萨尔王史诗的途径与其他传统说唱艺术师徒相授方式不同,他们是“受命于天”,在大病一场或者是做了个梦后,便醍醐灌顶般记住了格萨尔王的传奇,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天授唱诗人”,根据调查,已故去的藏族格萨尔说唱家桑珠是迄今为止说唱录音最多的艺人,其说唱本达45部。十一岁时,他梦见在他与逼债人扭打时,格萨尔王拯救了他。此后他经常梦见自己在看格萨尔王的书,醒来满脑子都是格萨尔的故事,此后,他便可以自如地说唱格萨尔王片段了。

昌都锅庄:在藏区,几乎所有藏族人民都去能歌善舞,而我们有幸在七月二十日在玉树第五完全民族小学的交流中学习到一段锅庄舞蹈,根据了解昌都锅庄是一种传统的藏族表演艺术形式,源自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民间艺术。它是藏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昌都锅庄通常由一群男性表演者组成,他们身穿传统的藏族服装,戴着华丽的头饰和装饰品。他们手拿铜制的锅庄(类似于擂鼓),通过敲击、摇晃和旋转锅庄的动作,配合歌唱、舞蹈和击掌等节奏元素,展示出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部分资料来源网络搜索)

藏歌:在藏区,我们发现藏歌多种多样几乎每一位藏族人民都能演唱一首自己的拿手歌曲,而藏歌的传承方式也十分特别,藏歌的传承一直以来都以口头传承的传统方式进行,通过祖祖辈辈相传,师徒之间的教学,保持了歌曲的原汁原味和地域特色,这些特点使得藏族歌曲具有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高原文化的独特韵味,展现出藏族人民与大自然,历史和生活的深厚联系。

总而言之,藏传佛教对于藏族文学艺术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不仅影响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风格,还赋予了藏族艺术作品一种宗教的神圣性和文化的内涵。它在藏族文学和艺术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并且对于藏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3、生活方式,藏族人民生活方式与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差异。藏族人民居住在高原地区,生活方式与高原环境密切相关。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包括藏式建筑、藏式服饰、藏式饮食和藏式医学等,这些生活方式与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密不可分。

居住地:藏族人民的居住地因个体差异和历史背景而有所不同。无论是在牧区还是县城,藏族人民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在牧区,藏族人民通常以游牧、畜牧为主要生活方式,居住在草原、山区和高原地带。他们依靠放牧和养殖为生,居住在传统的藏式帐篷(称为”黑顶白帐”)或简易的牧民房屋中。这些地区因其辽阔的草场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藏族人民能够享受到独特的牧区生活和自然环境。

牧区藏式建筑:七月二十一日中午,我们在喇嘛诺拉神山所在的牧区的一户牧民家进行安顿,通过和主人的交流,我们得知,除了冬季太冷的缘故住在县城,其他时间他们都会在牧区居住,而孩子则在县城读书。通过参观他们的房屋,我发现藏式建筑通常采用石木结构,以石头和木块相互承托,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而屋顶多采用倾斜的平顶,这样在高原地区能够有效防止积雪压力。而建筑的材料主要为就地取材,如石头,木材,牛粪。藏式建筑处处体现着藏传佛教的影响,常常在屋顶,门窗等部位装饰佛教经文,符号和图案。这些装饰不但有宗教意义,也起到了装饰和美化建筑的作用。

县城藏式建筑:七月二十一日,我们采访组在位于县城居住的藏民家进行采访了解,并观察了房屋的特点,藏区县城的建筑特色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藏式建筑的特点,但也受到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结合体。在藏区县城的建筑中,仍然能够看到许多典型的藏式建筑元素,也有专门进行礼拜的房间。在县城中会有宏伟的寺庙、佛塔或喇嘛学院等宗教建筑。这些建筑以雄伟壮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常常成为当地的地标和游览景点。

藏族传统服饰:藏族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文化特点和审美理念。藏族传统服饰注重用鲜艳的颜色展示生机和热情。常见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等,用以象征吉祥、幸福和繁荣。且常配戴各种饰品,如耳环、项链、头饰、手镯等。这些饰品通常由珠宝、银饰和贝壳等制成,以增添服饰的华丽度和辨识度。它们多采用优质天然材料制作,如藏毛织物、羊皮、犛牛皮等。这些材料具有保暖、耐寒的特性,并且富有纹理和质感,使服饰更具民族特色。而不同的职业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

僧人服饰:在藏区的行程中,一路上都能遇见许多的僧人前往朝拜,他们的衣服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经过调查得知,藏族僧人服饰通常采用庄重的颜色,主要以红色、黄色和橙色为主。这些颜色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智慧、慈悲和觉醒。而服饰的领口和袖口常常装饰有各种花纹和佛教图案,如八宝纹、莲花纹等。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服饰的美观度,还具有佛教信仰的象征意义。且常穿长袍和袈裟,长袍一般为红色或黄色,袈裟则常为橙黄色,长袍和袈裟的材质通常使用优质丝绸,体现尊重和高贵。

“天选艺人”服饰:前文所说,“天选艺人”多为“受命于天”,所以他们的服饰也非同寻常,演唱者经常戴着面具,以代表不同的角色。这些面具通常用彩绘、羊皮或骨料制成,栩栩如生。此外,头饰也是格萨尔史诗演唱者的特色之一,通常采用五彩缤纷的丝带、羽毛和珠饰装饰,以增添视觉效果。而服装通常包括长袍、披肩、腰带和短裤。这些服装常以鲜艳的颜色为主,象征着角色的英勇和奢华。服装上通常还会有精美的刺绣、绘画和金饰,突出角色的尊贵和豪华。毫不例外,“天选艺人”会佩戴各种首饰和配饰,如项链、手镯、指环等。这些珠宝和装饰品通常都是由贵重的材料制成,如黄金、白银、宝石等,以突出角色的地位和荣耀。

藏族饮食:藏族的饮食特点丰富多样,与其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且具有显特点:藏族人主要以青稞、大麦、玉米等作物为主食,此外,馕、面片、馓子等也是藏族人常见的主食。其次,奶制品在藏族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人喜欢饮用酥油茶,是藏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由于藏族地处高原,畜牧业发达,因此肉类,在饮食中起到重要作用,常用食材包括牛肉,羊肉,鸡肉等。经过调查,藏族人对茶叶有深厚的热爱,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酥油茶,藏族人还常饮用普洱茶、甘草茶等具有提神醒脑、消暑解渴的功效。而藏族饮食最为出名的就是藏餐。

藏餐:在这次三江源之旅中,身为回族的司机兼老师马骏做得一手好藏餐,而最为特色的便是糌粑和酥油茶。糌粑是由青稞和水混合搓揉而成的一种面团,然后将面团制作成小块或者小球状。糌粑的口感柔软糯米,有一定的嚼劲,味道香甜。而酥油茶的味道就大相径庭了,酥油茶由酥油、茶叶和盐组成,制作过程独特。它的口感浓郁而醇厚,带有一定的咸香味道。它既可以作为日常饮品供人们享用,也是款待客人、庆祝节日或重大场合的重要饮品。在寒冷的高原地区,酥油茶还有保暖的作用。而藏餐的菜品远不止这些,在这就不一一赘述。

藏族医学:在与原住民的交流得知,在牧区的居民基本是自医,小病基本自理,且会种植草药,等草药成熟后磨成粉服用,而且在就医过程中,一些藏族人民可能会结合自己的宗教信仰,进行祈福活动。他们相信通过此举可以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康复。

二、根据体验观察,个人的一些结论

藏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藏族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交流等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藏族文化,让藏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三、致谢

行文至此最后落笔之处,意味着三江源考察之旅正式落下帷幕。逐梦深圳,终要别离。始于 七月孟秋,终于八月柘月。回首光阴,如烟火一般,落人满眼繁华,目之所及,心之所向,皆是满满的回忆。在这个充满良好学习氛围的团队中,留下了关于青春和沉甸甸的临获,纵有万般不念,但仍旧心怀感激。相逢一见太匆匆,感谢我的导师熊杨,孙吉,朱珠,刘康明,曹英,蔡桂,曲军扎西,马骏,承蒙恩师厚爱,幸得环保之教诲,继得学习之机会。谈吐间如挚友之灼见让我不胜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于此,敢求一言以致之,感激之情,心中无可磨灭。岁月虽清浅,时光亦激滟。其次我要感谢团队的成员们,感谢队长廖厚杰的辛勤付出去采回水样及照顾每一位成员;感谢副队长陈韬文和周锦程的博文强识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知识点;感谢金子盈的物质付出和对于策划的帮助;感谢宋宣仪带来的欢乐和细心照顾;感谢李佳颖的稀有照片和公关能力。缘分让我们几个相遇,愿有前程可奔赴,已有岁月共回首。最后借此机会特别感谢我的母亲,虽有疾在身,但陪我共同考察,在我困难时给我帮助,让我拥有直面未来的勇气,焉得萱草,言树之背,以后让我成为你的依靠。行文终有收笔时,感恩所有经历,感恩所有遇见,向未来张望时,或许孤独又漫长,希望努力过后,皆是晴朗。

 

本文作者:徐梓睿(8年级)文章属于行程个人总结感想,不代表任何其他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观点。

 

QR:  溯三江源探亚洲水 | 藏族文化独特性之我的观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