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河长故事征文 | 浅析中华治水历史 传承千年治水文化

? ? ? ?水乃命脉,古今皆然。“善为国者必先治水,水利兴则天下定,则国运昌,则百业兴”。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开始,治水之道一直被人们所研究,如何治水是公认的兴天下之大道。中华民族文明史,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部璀璨的治水史,中华治水文化源远流长,治水精神在治水历史长河中不断取精华而弃糟粕,在人民传承下发扬光大。历史实践证明,符合自然规律,为国为民的治水之道方被传承、升华并激励世人。

? ? ? ?“大禹精神”广为流传,”身执耒臿,以为民先”,”左准绳、右规矩”,”因水以为师”为人民所熟知,成为民族精神宝贵的财富。楚国期思人孙叔敖“宣导川谷,陂障源泉,溉灌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战国时期李冰“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其主持的都江堰工程是划时代的杰作,是世界水利史的宝藏,是中国治水史的里程碑。东汉王景“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陶丘之北,渐就壤坟”。唐朝姜师度“师度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北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东汉马臻主持修建会稽镜湖,使会稽成为鱼米之乡。元代郭守敬始终贯彻灌溉、防洪、漕运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以修复宁夏引黄灌区和规划沟通京杭大运河最为著称。明代潘季驯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黄河的治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清代林则徐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近代李仪祉长期致力于黄河治理研究,成为近代水利的奠基人。

注:治水名人摘自水利部推选结果,治水名人照片选自网络。

 

? ? ? ?一代代治水名人心系天下,奉献于民,他们奋发图强,公而忘私,出生入死,为人民安居乐业风尘仆仆,带领民众一起抵抗水灾,兴建水利。千年治水文化是历史沉淀的精华,是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儿女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人宝贵的治水精神是值得不断学习和发扬的。现今全球气候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治水问题显得更为复杂。为促进人与水资源良性互动,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治水模式,需不断发扬优秀的治水文化,倡导前人伟大的治水精神,现针对治水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 ? ?一、提炼治水精神内涵,打造治水文化国际名片

? ? ? ?中华丰富的治水历史孕育了一代代名人趣事,他们的治水精神广为流传,而“大禹精神”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因而可以将大禹形象作为中国水利的典型标志,将大禹精神贯穿中国治水文化,让大禹不仅成为中华水利事业引以为豪的先祖,更是成为人民普遍熟知的民族英雄,将大禹精神作为中华治水文化之魂,深入挖掘大禹系列遗迹、故事,多维开展大禹主题宣传、学习活动,让大禹的形象走向国际,让大禹治水精神在世界大放异彩。

? ? ? ?二、加强治水文化教育,促进治水理念创新

? ? ? ?作为祖国希望的新青年一代,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更好地接受治水精神的熏陶,可开设治水文化科普讲座,加强治水历史课程学习,开展治水文化主题活动,让青少年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斗争的治水精神,同风共雨、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情感。

? ? ? ?三、重视治水遗迹保护,重现治水光辉历史

? ? ?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治水历程,给人民留下一笔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应加强保护治水历史遗迹,设立专门负责监管机构,确保遗迹得到有效维护。以遗迹为主要对象录制宣传视频、影像,发展旅游观光业等,“再现”过去光辉的治水历程。

? ? ? ?四、丰富治水宣传方式,鼓励治水文化弘扬

  1. 水利有关机构可开展治水主题活动,包括知识竞赛、征文活动、诗文朗诵、绘画展览、故事会分享、辩论等;
  1. 国家鼓励民众制作治水文化网络宣传材料,包括影视剧、摄像作品、文学著作、水文化展览、治水文化科普等;
  2. 有名人及治水事迹的当地部门可支持建立治水英雄纪念馆、广场等,修建治水文化博物馆,也可将治水文化融入到当地旅游中,打造多维治水文化体验;
  3. 鼓励研发治水文化系列产品,包括治水名人纪念品,治水系列漫画,治水有关游戏,治水主题系列文化用具等。

? ? ? ?水之兴,利在兴国安邦、民生福祉;水之患,事关社会动荡、文明兴衰。治水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发展水利事业,改善生态环境,丰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精神,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两制(河长制与湖长制)以来,秉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传承前人治水精神,祖国上下多方参与治水,共同为祖国水利事业贡献力量。每位华夏儿女,必将在祖国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继承和升华治水精神,做好祖国治水文化的守护者和发扬者,让祖国大地天蓝水绿。

本文来源于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 投稿文章,作者:李慧霞,原题《浅析中华治水历史 传承千年治水文化》


一段河长故事,记录河湖环境随城市、乡村发展的变迁,见证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的逐渐形成。每个个体记录自己经历的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也是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为未来描摹此刻社会现状提供重要素材。

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河长制、湖长制政策实施过程中,河湖长的新思路、新措施及新成效,凝心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广东省文化学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大赛由国地时空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

“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自1月24日在深圳宣布启动,面向全国官方/民间河湖长、写作爱好者、参与河湖治理的专家、企业员工等人群征集河长故事。截止至3月底,共计收到800多份投稿,投稿来源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江苏、陕西、河南等省份,投稿人包括民间河长、作家、学生、社工、企业员工及其他市民,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河流变化、参与河流守护的故事、河流与生活、河流相关书籍/影视读后感、民间河长口述记录、对河湖管理制度、历史的观点及乡村振兴故事等内容。

 

QR:  河长故事征文 | 浅析中华治水历史 传承千年治水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