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故事征文 | 濠滨江畔阑珊处,最是人间烟火色
? ? ? 《庄子·秋水》中曾有句:“游于濠梁之上”,这其中的“濠”,司马注曰:“水名也。” “濠”字本义为底部安放有竹刺的护城河,文中将“濠梁”引申为悠闲游憩之所,用以指代逍遥闲居、清淡无为的思绪。千百年后,在中国大陆上北回归线穿过的鮀城,有一条取名为“濠”的江流自西向东蜿蜒注入南海,形成了三面环海、一面临江的景象。可巧的是,这濠滨江畔却也着实养育了一方置身人间烟火中仍逍遥自得、怡然自乐的人士。这“濠水”分明分处两地跨越时空,竟也心意相通般地不约而同地于濠水之上“知鱼之乐”。
? ? ? ?每每提起濠江,总让人不由得联想起9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濠江风云》,然则,此濠江非彼濠江。旧时,曾以濠江指代澳门,《濠江风云》中的“濠江”指的便是澳门。《明史》中记载,澳门有南北二湾,可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后来又由濠镜引申出了濠江等若干澳门别名。而鮀城汕头的“濠江”,既是母亲河之名,又是区县地名,既是江流,又为海峡,从腹地穿越濠江区全境,形成了达濠岛、河浦片区这一江两岸。
? ? ?《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曾在圆桌派上提出一个观点——汕头是中国美食的一座特别宝贵的孤岛。既是如此,那濠江便可以称得上是这美食孤岛中的孤岛了。《论语·乡党》中有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想,从中取“精”与“细”二字用以概括形容濠江的饮食,再为准确不过了。濠江老饕们日常的吃食看似稀松平常,可一追根溯源便能越千年。这一举箸、一啖啜间,恍若得观古人之姿,令人咋舌。就比方说,濠江常见的鱼生,便可追溯到先秦乃至西周时期。先秦文学《诗经·小雅·六月》中有载:“饮御诸友,炰鳖脍鲤”,描述的便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讨伐玁狁归来设席招待朋友,蒸鳖吃生鱼片的场景,“脍鲤”指的便是鲤鱼鱼生。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也详细地记载了金齑玉脍的做法,金齑玉脍原名鲈鱼脍,用银白如玉的生鱼片配上色泽金黄的齑料,极尽地发挥了鱼片肉质之鲜美。金齑玉脍在历史上极富盛名,相传,连巡幸江南的隋炀帝都曾对这道鱼生赞不绝口。濠江人餐桌上的生腌血蛤、生腌虾、生腌虾蛄、生腌蟹等生腌海鲜,历来有“美食毒药”之名。殊不知,这道“美食毒药”与宋朝人所食的“旋鲊”极为相似。用盐、酒糟等佐料对鲜活的鱼虾等进行短暂腌渍,在肉质最为鲜美之时即刻食用,而“生腌蟹”就是宋人所说的“洗手蟹”了。曾在一次会议上,听汕头大学的一位老教授讲起著名演员甄子丹与濠江美食的渊源。为了饰演电影《追龙》中的黑道大哥“跛豪”一角,甄子丹来到了吴锡豪的出生地——濠江。据说,甄子丹总是戴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钻进达濠的大街小巷里寻觅美食,一转眼便消失在街头巷里,无迹可寻,如今也只有达濠鱼丸店墙上的照片能证实他的曾经到访。
? ? ? “煮海为盐,下广为生,千顷霜飞,万斛鸥轻。”盐业可以说是濠江流域除了捕鱼之外保存至今最为古老的传统产业了。宋朝时期,濠江还是一个海岛,彼时,宋人捕鱼煮盐,国家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自盐业。睿智的濠江先人率先发现了达濠岛适宜“煮海为盐”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便迁居至此、开乡创祖。如今,在达濠岛西南的广澳湾沿江、沿海地带仍有一片面积达3300亩的青洲盐场。这片广袤的盐场在阳光的照耀下恍如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沙鸥翔集,倒映着濠江盐民“万灶晨烟熬白雪”的辛勤身影,也倒映着濠江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殚精竭虑的守业精神。
? ? ? ?濠江人嗜茶如命,无论是忙是闲,都要坐下呷茶品茗,在这“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间便将一天的劳顿“遣散”。在洁器、候水、淋杯中都能将茶喝出“功夫”来,濠江人认真生活、细致生活的态度便由此可见一斑。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雅”,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都能在濠江流域这一方天地间觅得踪影。想来,这濠滨江畔隐匿着这人间至纯至臻的人间烟火色,最能安抚凡人心,让人沉潜往复,品味生活的本真。
? ? ? ?青年编剧业青曾将鮀城的“鮀”字浪漫主义式地拆解为“鱼与它之恋”,《鮀恋》作为潮汕地区第一部本土电影也在几经波折下被搬上了大荧屏,这一段“鱼与它之恋”便发生在濠江南岸礐石风景区中的金山中学。《鮀恋》既讲述了鮀城人林奕新、新鮀城人梁梦洁与苏州姑娘杨婕之间的爱恨纠葛和人生抉择,又赤裸裸地点明了这片流域如今的发展困境——一些关于走出去、关于走进来,也关于走回来的隔阂与抉择。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潮头,濠江作为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的核心区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局面。作为一名“走回来”的濠江人与规划人,我也希望能在这片流域上窥见另一方天地。
本文来源于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 投稿文章,作者:黄佳燕,原题《濠滨江畔阑珊处,最是人间烟火色》
一段河长故事,记录河湖环境随城市、乡村发展的变迁,见证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的逐渐形成。每个个体记录自己经历的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也是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为未来描摹此刻社会现状提供重要素材。
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河长制、湖长制政策实施过程中,河湖长的新思路、新措施及新成效,凝心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广东省文化学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大赛由国地时空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
“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自1月24日在深圳宣布启动,面向全国官方/民间河湖长、写作爱好者、参与河湖治理的专家、企业员工等人群征集河长故事。截止至3月底,共计收到800多份投稿,投稿来源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江苏、陕西、河南等省份,投稿人包括民间河长、作家、学生、社工、企业员工及其他市民,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河流变化、参与河流守护的故事、河流与生活、河流相关书籍/影视读后感、民间河长口述记录、对河湖管理制度、历史的观点及乡村振兴故事等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