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东江·两源探索 | 深圳少年徐霞客的生态与文化之旅
6天,300公里,从深圳东湖水库到东江源头桠髻钵山,一群少年用脚步丈量母亲河,用双眼记录生态密码,用心灵触摸文化脉络。3月29日-4月3日,深圳少年徐霞客团队圆满完成“溯源东江”科考行动,以“生态源头+文化源头”双线探索,续写粤港水脉情缘!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在毛泽东调查纪念馆,队员们学习“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为科考行动奠定科学方法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成为全程的行动指南。
探秘东江之源
登上桠髻钵山,在云雾缭绕中触摸东江第一滴水。队员们采集源头水样、记录植被分布,用科学仪器检测水质,感叹:“原来深圳的‘生命线’始于这片青翠的山林!”
穿越千年的水脉对话
上午在枫树坝分析水环境变迁,下午走进佗城,探访2200年前的越王古井。当指尖触碰井壁的斑驳,少年们仿佛听见南越王赵佗与东江先民的对话。
科技与自然的共生课
新丰江大坝的宏伟令队员们震撼,而农夫山泉工厂的“无尘生产车间”理念更引发思考:“水资源开发如何与利用如何保护平衡?”
邂逅东坡的诗意东江
在惠州苏东坡故居,队员们品读“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豪迈,巡护西枝江时却发现:古诗里的碧波,需要当代人的守护。
饮水思源,致敬守护者
最后一站走进东江引水泵站,听工程师讲述“东深供水工程”如何滋养粤港大地。少年们郑重承诺:“我们是未来的水源守护者!”
少年心语:
“东江的每一滴水都在讲述故事——自然的馈赠、祖先的智慧、当代的责任。这趟旅程,我们找到了课本之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