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河长故事征文 | 长江口笔记

?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悠悠江水,贯通了古今,串接了上游和下游、此岸与彼岸,流淌着千年的情丝。

? ? ? ?空闲的时候,总喜欢来到江边,走走看看。站在长江之尾,思绪亦可溯江而上,追随孤帆远影,一起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 ? ? ?进入中下游,长江不再是初生的牛犊,有着更广阔的胸襟和更从容的步履。在这将近入海的最后一程,缓下步伐,稳住河床,气定神闲地绕过狼山、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假如按照长江上游势不可挡的心性,五座小山头一定早已化作大江改道的河床、滚滚东流的江沙!哪里还会有支云塔高擎的利剑、广教寺辽远的梵音?

? ? ? ?水是山之灵,山是水之魄。造化独厚江城,五座山沿江排开,好似五颗巨型铁锚,据江海之汇,一任四季更迭、斗转星移,始终守候在江畔,迎着飒飒的江风,牢牢锚住那一江的纵横恣肆,锚住了风调雨顺,锚住了崇川福地,锚住了千百年来这一方水土的平安。江水以博大的情怀、开阔的胸襟、磅礴的气势,绕着五山作最后的巡礼,为倥偬的岁月留下柔和生动的注脚,为逐梦的征程定格永恒的瞬间。

? ? ? ?远眺五山,隐没在苍茫的山岚和蒸腾的雾霭之中,扎根脚下灵秀的土地,千百年来默默注视着千帆过尽、浪遏飞舟,倾听着松涛与江涛,伴随着晨钟暮鼓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 ? ? ?大江将要入海了,江面遽然变宽变阔。江水重新锁定了大海,调整了方向,在江城平缓温婉地转过身,踏上东归最后的旅程,留下风姿卓然的弧线,而后把无数涓涓细流的触角延伸至城市乡村每一个沟汊河道,把大江的脉络和神经渗透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节奏和气质无意中也定义了这座江城,融入市民的精神品格。

? ? ? ?第一次邂逅大江是在什么时候?已经记不清了。依稀记得,那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舟车辗转于黄尘古道,一路颠簸,正昏昏然之际,同伴忽惊呼一声:“那是什么?”顺着他的指向,但见一条巨大的玉带,悬挂于天际,遨游在长空,出没于云端。

? ? ? ?初遇长江,给我的感觉既神秘、博大而又玄幻。逝者如斯的大江,用壮阔博大抵消了速度、缩小了船只的形体,用永恒抵消了时间的流逝。来回高速穿梭的巨轮,就像一个个玩具,在经天纬地的大江上“失速”;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广博精妙的大自然面前,渺小得就像长河浪花里的一粒飞沫。人生几十载春秋,与从远古走来,奔流了亿万年的大江相比,又显得何其短暂!

? ? ? 惊涛拍岸是江水洒脱的天性,壮阔的江域似乎也无法安放江水躁动的灵魂。大江就像高明的哲人,懂得平衡的智慧,在不断打破平衡的同时又寻求着新的平衡,在运动中解构同时又建构新的形态,在潮起潮落的轮回中遵循着自然辩证法。奔腾的江水瞄准江岸的护坡,一次次卷土重来,一次次有力的撞击,把大块的翡翠玉石毫不吝啬地砸在石坡上,砸得地动山摇,砸得飞花溅玉,四处迸溅的水花如同火花般绽放绚烂的一瞬,用这样宁为玉碎极端的方式演绎着惊世骇俗的壮烈与决绝。

? ? ? ?江水与海潮在长江口“会师”,裹挟的泥沙成了黄海和东海的分界。大海则以更博大的胸襟、更壮阔的雄浑接纳了冰山来客,一水中分,崇明、长兴、开沙数岛并峙,造就了亦江亦海、江海交汇的奇特生态,鮰鱼、刀鱼、鲥鱼等洄游鱼类腾江跃海,在长江口轮番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自然大片。

? ? ? ?每一次去看长江,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

? ? ? ?水天相接处,云海茫茫,气象万千;江的对岸,隐隐约约,雾失楼台。渡轮犁开了江面,搅动着江水,飞溅的水花扑面而来,清新、咸涩,还带着一丝高原草甸的腥味和雪山冰川凌冽的寒意。

? ? ? ?野性不驯的江水此起彼伏,一次次咆哮着冲上阶梯,警告不速之客,神性的大江凛然不可侵犯。趁浪涌的一瞬,把手伸进江水,刹那间清冽冰爽的感觉从指尖迅速传递到每一根神经,沁入了心脾。这是不同于内河的气质和温度。这是见过大世面的水,覆盖了中国五分之一陆地面积,硬生生闯荡出18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这是有着大境界的水,接触过几乎所有的地质,锻造出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这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水,孕育了中华文明,并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华民族整部历史。

? ? ? ?掬一捧江水在手,烦躁不安的小浪花终于平静下来,凝成一块温润的翠玉。潮水渐渐上涨,浪涛拍打着台阶,像喷泉一样,从台阶的间隙里有节奏的喷涌出来,弹奏起欢快的乐章,向如梦的岁月深情地告白,仿佛在回首峥嵘壮丽的过往、厚重的历史和漫长的征程,追忆高原的白雪、三峡的岧峣、赤壁的硝烟、黄鹤楼的夕照、滕王阁的晓月,沿途沉淀泥沙,也沉淀历史,6300多公里负山戴岳、1.4亿年久远的沧桑变迁,而今卸下了行装,朝着大海,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以矢志不渝的情怀进行最后的巡礼,演绎壮阔雄浑的生命赞歌。

? ? ? ?大江不会回头,江水不会倒流,太平洋是大江的终极归宿。然而循环和平衡依然是至高无上的自然法则——当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登陆青藏高原,三江源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供给,江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续写万里入海的大团圆结局。

? ? ? 大江不老。东归巡礼,不是结束,而是开启新的轮回;不是告别,而是许诺相聚的期约。

 

本文来源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 投稿文章,作者:张雷,原题《长江口笔记》


一段河长故事,记录河湖环境随城市、乡村发展的变迁,见证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的逐渐形成。每个个体记录自己经历的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也是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为未来描摹此刻社会现状提供重要素材。

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河长制、湖长制政策实施过程中,河湖长的新思路、新措施及新成效,凝心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广东省文化学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大赛由国地时空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

“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自1月24日在深圳宣布启动,面向全国官方/民间河湖长、写作爱好者、参与河湖治理的专家、企业员工等人群征集河长故事。截止至3月底,共计收到800多份投稿,投稿来源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江苏、陕西、河南等省份,投稿人包括民间河长、作家、学生、社工、企业员工及其他市民,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河流变化、参与河流守护的故事、河流与生活、河流相关书籍/影视读后感、民间河长口述记录、对河湖管理制度、历史的观点及乡村振兴故事等内容。

QR:  河长故事征文 | 长江口笔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