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绿源百科 | 何为“碧道”?

          2018年5月23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水清流的碧道,形成‘绿道’和‘碧道’交相呼应的生态廊道。”2018年9月17日,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签发广东省总河长令第 1 号要求建设广东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坚决打赢碧水攻坚战。2018 年 12 月 20 日,广东省河长办《关于开展万里碧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试点先行,迅速开展万里碧道建设试点工作,要求在 2019 年底基本完成。

       碧道建设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升级版,它改变以往以防洪、治污、供水等功能为主的河湖治理模式,向生态、文化、景观、产业、水安全等综合治理模式转变,以原先满足人的需求为主,向兼顾虫鱼鸟草等生态需求转变。

        碧道,是以水为主线,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满足人民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求。

         根据不同类型滨水区所处区位和环境风貌特征,碧道可分为自然生态型、乡村型、城镇型、都市型四种类型。

         自然生态型碧道依托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的河湖水系而建,河湖水系两侧主要为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或为陡峭的山体,空间比较狭窄,难以开展游憩系统建设,但具有一定的景观、科普、水上游览价值的公共开敞空间。以保护生态为前提,通过修整土质人行通道等生态措施,适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游憩系统。

  乡村型碧道依托流经农村居民点的河湖水系而建,串联起乡村居民点、周边农田、山林等绿色开敞空间、重要人文节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农业灌溉、亲水游憩、健身休闲的公共开敞空间。

  城镇型碧道依托流经大都市中心城区之外其他城区的河湖水系而建,串联起各类绿色开敞空间,重要自然、人文、功能节点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亲水游憩、健身休闲的公共开敞空间。

  都市型碧道依托流经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河湖水系,串联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各类绿色开敞空间、重要自然与人文节点等,为都市居民提供康体、休闲、游憩等滨水场所。

  根据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建设都市型碧道,重点推进治水、治城、治产相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其他城镇建设城镇型碧道,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链接水系周边的各类公园(包括湿地、农业公园、森林公园等)、产业园系统共建共治,打造城镇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粤东粤西粤北广阔农村地区,主要建设乡村型碧道,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村庄;粤北生态区主要建设自然生态型碧道,以保护生态为前提,通过修整土质人行通道等生态措施,适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游憩系统。

         全省碧道建设,要按照“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到2022年,全省建成5200公里碧道,珠三角地区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万里碧道成为广东靓丽的水生态名片;到2025年,全省建成7800公里碧道,重点河段骨干碧道网络基本成形,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到2030年,全省建成1.6万公里碧道,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碧道网络,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广东全面呈现。

        深圳市碧道建设规划,提出了“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核心理念,构建“河海安澜的安全系统、蓝绿交融的生态系统、公共开放的休闲系统、缤纷荟萃的文化系统、水城融合的产业系统”五大系统。规划建设1000公里碧道,2020年开工建设240公里碧道,2022年完成600公里碧道建设,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型;2025年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2030年完成1000公里碧道品质提升,2035年实现全市域水产城共治,全面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

更多了解,请点击: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

QR:  绿源百科 | 何为“碧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