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河流方程式 | 江河班课程-青少年心理学工作坊

2020年5月1~2日 河流方程式|青少年心理学工作坊

本期内容分享来自:“河流方程式”活动内容,本文涉及內容不代表资助方观点。感谢深圳福田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对项目的捐赠支持。

rbt


提升自我“修为”,给予青少年更好的引导教育。
作为“河流方程式”水环境讲师/导师,每位讲师/导师都应懂点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工作坊所学方法或工具应用至实践,避免知其然却未知其所以然。

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工作坊内容共四篇:
什么是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对于成人来讲就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一个过程。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儿童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弱,那么引导就尤为重要。
所以,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儿童青少年成为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leadingout(引导出来),让最好的自己走出来。

对于儿童青少年讲师/导师而言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儿童青少年的无知。

第一篇讲述:
从教育的隐喻让讲师们了解教育的本身。
课程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在活动/课程中讲师懂得引导儿童青少年调动自身和周围的资源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讲大道理,不包办,更不是“止痛片”。
青春期显著的生理变化让青少年更加敏锐的意识到自己,也变得更加关注自我;青少年希望能够实现一定的心理自主,即拥有提出自己意见的自由、保留一定隐私的自由、为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所以青春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期,自主和独立是个体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第二篇讲述:
我是谁?— 0-21岁的自我认知发展规律
课程目的:作为讲师,需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自我认知有哪些普遍特点,才能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习。
比如:在水滴班的环境保护科普课程中如何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更高的自我价值?如何引领儿童青少年在课程中获得成长/成就感?

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儿童所有敏感期中最为重要的,是儿童青少年未来构建人格的早期映射。最常见表现时:认识到“我”与外界的区别,有意识划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界限;还有是不愿意分享。作为讲师在课程中要鼓励并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儿童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这是帮助儿童建立自我意识的重要一步。同时引导儿童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情绪,学会感同身受。一个懂得共情的儿童会发展出善良的品质,具有同理心的表现。
青少年期最大特征是常常以互相矛盾的方式来描述自我,随着青少年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社会视野,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自我。

第三篇讲述:
讲师该学习哪些能力?
作为讲师,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是什么?他们的能力发展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什么因素影响他们能力发展?讲师又该如何提高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实质,设计一些可以与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相匹配的刺激,培养儿童青少年不断生成新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水滴班的环境保护科普课程中如何培养儿童青少年主动探索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认识儿童青少年的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是如何发展的?(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如何发掘天赋和才能?(是否具备坚持精神和持久兴趣?领悟力?创造力?)

第四篇讲述: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讲师如何支持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课程目的:通过系统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设计一些可以与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相匹配的体验课程,引导儿童青少年获得自我整合干,体验智慧实现和人生完善。
比如:在水滴班的环境保护科普课程中如何培养儿童青少年团体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能力。

人格的定义是什么?
埃里克松人格发展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初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本期分享老师:彭琳珊 (木木) |心理学博士 |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践行者

QR:  河流方程式 | 江河班课程-青少年心理学工作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